过桥打崽

家乡区县: 江西省吉水县

      过桥打崽是吉水的一种民俗。文峰、金滩、黄桥、枫江、盘谷、水南等乡镇,建国前和建国初,每逢正月十五日傍晚,久婚不孕的育龄妇女都要分别去解缙故乡的“学士桥”、状元刘俨村头的“火烧桥”、诗人扬万里前的“屋仔桥”、九子十知州的“知州桥”、状元彭教与罗伦对诗的“香词桥”、一门三进士的“三曾桥”等名桥,无条件地接受男孩的抽打,企望打了会怀孕。
      每逢元宵佳节,村里结婚多年不孕的育龄妇女,或当年新婚女子,傍晚时分争相过村头的名桥。守在桥头的男童,趁他们过桥时就用枝条抽打,且打且唱:“打下脑,养得早”、“打下脚,生得多”、“打下肚,生一路”、“打下背,生一对”等等。
      过桥打崽的民俗起源于盘谷乡富厦村。明代永乐年间,李氏二十世孙李德裕的子、侄、孙、侄孙九个后代,外加一个女婿,全部中进士,都任过知州、知府、称为“九子十知州”(女婿乃称‘半子’)。于是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从前有个老夫人,生了九个儿子一个女儿,九个儿子全部都中进士做了知州、知府,而女婿却中不了进士,当然就做不了知州。元宵那天,女婿问:“丈母,我几个哥哥都中进士做大官,为什么我不能?”丈母娘说:“因为他们都是从我胯下过的,而你不是。你只要从我跨下一过也可以中进士。”“从跨下过,这就难了。”这并不难,我站在桥上,你从桥下一过就就行了。“丈母娘和女婿就这样做了,而且后来女婿真的中了进士做了知州。村头的桥便叫“知州桥”。以后发展为不孕妇女在元宵节相过知州桥以求子。外村的不孕妇女也争相过“知州桥”,但富夏村怕别村占了风水,又碍于“路是人走,桥是人过“的常理,大人不好出面阻拦,只好由小孩用竹鞭在桥头抽打,吓退“求子人”。可是那些求子心切的妇女,却勇敢异常,连找也不怕,而且认为挨打越多生子越快。这样一村传一村,一代传一代,逐渐形成“过桥打崽”的习俗。

gogoing(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