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的几座道观

家乡区县: 江西省吉水县

吉水较有名的道观有崇道观、崇元观、清潭集虚观、朱陵观、天狱观等。
崇道观 崇道观位于县城北面,建于东汉末,是吉水建观时间最早的道观之一,观额为吴小孙权所赐。传说崇元观建立后,曾有一道人携瓢戴笠来游,后用斗笠覆盖在瓢上翩然而去。这一布满玄机的行为被世人察之,广为传颂。孙权疑为高道,便题写了观额,以招仙人。至宋代,由书法高人改写了观额。观于明永乐年间重修。胡广写有《崇道观记》。
崇元观 崇元观在水田乡富口村。崇元观西临赣江边有一座大的深水潭,名为元潭或玄潭。所以崇元观又称为元潭观和玄潭观。
崇元观为东晋安帝年间为纪念名道许真君除蛟所建。观为飞檐古观建筑,占地近700平方米。相传晋时许真君为治孽龙,在此造剑。剑造成后,曾在观旁一块石头上试剑。观依然有试剑石在。石头丈许,中分为二,为剑劈痕迹。剑似铜非铜,似铁非铁。元朝年间,兴国有一个道人,曾经七过庐陵,偷得此剑,献给在京城的高道吴真人。吴真人不受,将剑送回崇元观。崇元观四周有试剑石、八仙石、慧慧显肚、乌龟上山、雪浪阁、水流上、倒插樟、千年竹、猫儿石和讲经台,为崇元观十大景观。雪浪阁在元潭之北,因元潭潭水清澈,浪花如堆雪而得名。明罗洪先曾在这里读书讲学。崇元观当年香火旺盛,名闻遐尔,吕洞宾、杨万里、罗洪先、邹元桥、李邦华等先贤都曾慕名来游,赋诗记盛。罗洪先题雪浪阁柱云:“风月无边,何必洞天分六六?”“江山如故,不知尘世几千千”,有着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意味。
清潭集虚观 清潭集虚观位于住歧乡清潭村,唐乾符元年建。观额由道士高士宁奏请皇上题写。观为砖木结构,前后三栋,占地近四亩。相传观所建地,有秦代九人为逃避衙役之苦,来到这里结茅隐居。观前有白霞峰,山上常有白云盘绕,山中瀑布垂虹,传说有白云仙人在此得道。观后东山绵亘,观左北华山俊秀宛然,观后澄江如练,鸥鹭常飞于江上,有渔人常在江上打鱼。江水溅溅,像有琴自鸣。这些美景将集虚观装饰成一修仙炼丹的好处所。有黄庭坚作诗云:“九仙同舟上龙湖,尽是骊山所送徒。惟有邓君留不去,松根稽鼎煮菖蒲”。解缙作有《集虚观记》。
朱陵观 朱陵观位于富滩天玉山南麓观前村北侧,隋代建,坐北朝南。朱陵观规模宏大,十数栋房屋,橼檐错落,洞门照壁,回廊曲径,一气贯通,为旧四十九都都祭及文人讲学之所。碑石桥亭,玲珑雅致,点缀于观房之前。观外峰高谷深,昂首南天,钟灵毓秀,蔚为壮观。朱陵观观额为唐德宗所赐,为古时中国一大名观,汉时天师道人张道陵定天下名山以应天度,将朱陵观所在山峰列为第三百六十洞天福地。
朱陵观东山之背,有使君岩,为唐代庐陵太守阎寀得道处。唐贞元中,阎寀迷于道学,无意于仕途,经奏请皇上并得到肯许后,辞去官职,到朱陵观研究道学,后化羽成仙。宋时,胡铨与他的两个孙子胡规和胡矩在观内读书,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材。阎寀入道之事,在《全唐诗》中有诗人戎昱所作《送阎使君入道二首》为记。
朱陵观使君岩上,瀑布流泻,飞花溅玉。岩石上有女人鞋迹,传说为阎寀的妻子嚎哭跺脚而留。岩下有龙须草,四季常青,根白如银,是散疮化瘀的好药材。
天狱观 天狱观位于天玉山顶。天玉山峰高谷深,蔚然奇秀,气象万千,风光秀丽。此山原名黄亢岭,因山顶上有一块面积数方丈的平地,地下虚空如鼓,用脚跺之,便会发出似鼓鸣的“咚咚”之声,俗谓“天狱鬼监”,后改名天狱山,将元胡广改为天玉山。天狱观也因此改名为“天玉观”。天玉山,是道家信奉的福地,东晋净明道师郭璞常至此间。
天狱观,始建随朝,单层两殿进宇,两殿回廊相连,中为天井,前殿为供奉观音大士,后殿供奉太上老君神像,整个观宇橼檐错落,洞门壁照,回廊曲径,一气贯通。门额金书“天狱名观”四字。观前青松层曲,翠柏交映。据传此观四方显化,极是灵验。《吉水县志》载:康熙十一年,有一虎为民患,县令檄之城隍,数日后,其虎自投山穴而死。明杨士奇游后,作《天狱泉石》诗赞曰:“苕绕天狱峰,高出志斗上,自昔采芝翁,托身此萧爽。扫石看云坐,吟琴若泉响。已趋金门直,犹结丹霞想。”
天狱观有一天井。天井中间内置一大水缸,可盛水千余斤,传为仙水,可消灾治病。

夏木叶汐(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