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丹砂古道--瓮溪桥

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明朝万历十四年至十六年(1586-1588年)间,陕西水银商陈均仁与仡佬人开展水银贸易,“自备己财、鸠工命匠”修建。桥位于大坪镇翁溪,系单拱石桥,宽约2米,长约15米,高约30余米。跨两山崖壁之间,深溪之上。两山皆岩石,山顶相距约50米,从山顶到溪底深约100米。桥下有石碑3块,亦系陈均仁建,记述建桥经过,今字迹清晰。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那荆棘丛生,长有很多芦苇处,有一横跨沟谷的单拱石结构的古桥,名“瓮溪桥”,桥宽约2米,长约15米,高约30余米。建于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六年(即公元1586年--1588年),迄今已有410余年的历史了,1985年省人民政府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桥虽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至今仍保存完好。石碑记载,这桥是陕西西安府兴平县来这里经营丹砂、水银的银商陈君仁、陈君义兄弟捐资所建。说明到明代时期,这里的丹砂、水银远销省外。

有诗云:“龙潭碧血化丹砂,横桥古道走天涯;汉墓见证温泉暖,天佑忠烈仡佬魂。”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运用丹砂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攻取水银冶炼技术的民族,是化学先驱,当之无愧。龙潭这个炼丹中心,务川丹砂文化的发展,这座桥也是最好的见证。

在这里,丹砂的发现和运用大约是在新石器时代。(传说有个叫巫信的人和几个人在一起打猎时,追杀一头野兽,猛兽反扑过来,巫信在逃跑中摔在一红水坑里满脸染红了,爬起来后,那猛兽见巫信后竞慌不择路地调头逃跑摔下悬岩死了。巫信等人就从这件事悟出了那红东西的作用,这东西就是朱砂。于是将其带回家中,每次打猎都带去,一见野兽就用那红东西将脸抹红恐吓野兽很是凑效。最后发展到与人争斗也抹红往往都能取胜,还说朱砂能穿山透地、旺接龙脉、驱虫镇邪。于是,后来富贵人家的红墙朱门、皇帝御批、点美人痣、埋人等都大量运用此物,逐步这种东西就成为了宝贝、神物,走进了上层社会。

据《太戊仁录》载,早在3700多年前就有仡佬先民濮人向商汤王献丹砂,向太戊王献水银,濮人拉贡向周成王献丹砂,被封为宝王的记载。并在现在的龙潭村修建了宝王府(宝王府遗址尚存)。供宝王指挥濮人开山采砂、冶炼交易的指挥中心。宝王成为矿业始祖、财神的象征。现在到处建有宝王庙,成为开矿之人求财、保平安的保护神。到秦汉时期就更是繁华了。来这里求长生不老炼丹的和贸易丹砂、水银的人不计其数了。大量的汉墓群和出土的文物都是铁的证据。到唐宋时期,仡佬先民已发展到万山一带寻矿采砂,常在湖南辰洲集散,称朱砂为辰砂又由此而得名)2000年科考秦始皇墓里有100多吨水银。根据其它地方生产水银的历史来判断也只能从这个地方运去。

另外,那东边的岩头叫“老虎岩”。这条沟叫“老虎沟”,地名沿习至今,申佑打虎救父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岩头山上,他父亲申俊的坟也埋在那桥上面山上。

cbb我们都是好朋友(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