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六千年前,咸阳就出现了"抱布贸丝"等以物易物的简单商品交换。西周时期,市场即交换奴隶、牛、马、兵器、珍宝等。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发展,咸阳成为全国的经济贸易中心,出现了卓氏、乌氏倮、寡妇清等巨富大贾。自汉至唐,咸阳都是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商业市场繁盛,中外商旅云集。宋代,商业扩展到乡村,农村出现了定点"集市"。进入明代,今秦都区内咸阳电影院以西地域逐渐成为全西北货物的集散地。明、清时期,商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兴盛时期,城内的店铺约有100多家。建国后,咸阳供销社、物资局先后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城乡畅通、地区交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贸易流通网络,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优势明显,信息网络、社区家政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 全市三次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到17.5:56.9:25.6。工业主导作用日益凸显,七大支柱产业支撑能力增强,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纺织工业园加快建设,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234.5亿元,是2008年的2.8倍,工业贡献率达到48.7%。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水果、蔬菜及鲜奶产量居全省第一,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健全,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8.5亿元,是2008年的1.9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