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的浪潮中,P2P是一股显眼的力量,连年来,P2P平台数量和交易额都在井喷式增长,然而,合法与非法的问题始终是其最大的隐忧。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不知道P2P的含义,至少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互联网金融词——P2P。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中国最早的P2P平台成立于2006年,但是一直到2010年,这个行业才开始被创业者和投资人所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理财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P2P理财平台也随之兴起。这种“门槛低、收益高、操作简单”的新型模式,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有业内人士笑言目前P2P几乎已经成为全能的金融工具。它既可以面向公众进行募集、法律上还可以不保本,类似公募基金,但投资范围则宽广得多;它可以投向从十万元贷款到上亿规模的贷款企业,涵盖银行的所有投资范围,而优势在于不缴纳准备金,业务杠杆无限倍数;它投资制度灵活类似信托贷款,但优势在于可以公开募集。
最近,P2P平台数量和交易额增长数量的直线上升,随之而来对它的法律问题也引起热议,其中,合法与非法的问题始终是其最大的隐忧。
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祝友良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平台已经有一两千家以上,看上去业务风生水起,实际上大家心里都不踏实。祝友良认为,目前的法律法规在互联网金融的经营主体和业务运作等方面都比较模糊,P2P行业跟“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界限很不清晰,这些都给行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困扰。
法律落后于实践。事实上,现存的法律法规均在互联网金融产生之前制定,多为非互联网时代打击民间非法集资的产物。现阶段,并没有与P2P贷款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部分法律条文涉及到了P2P贷款。
P2P网贷的监管可谓“一波三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员,P2P此前一直默认由银监会创新监管部负责监管。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也在公开场合多次传递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态度。而近期的媒体报道则称,P2P将划分到普惠金融部监管。
此外,P2P网贷的日常监管载体也尚未明确,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将由银监会负责政策制定,各地网贷协会负责自律管理。在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看来,这一消息并不准确。
因此,行业目前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约束体系,也没有直接的监管措施,只有一些行业自律联盟。行业自律联盟出台的文件并不带有强制性措施,而且行业自律联盟往往具有区域性、自愿性的特征,不能规范整个行业的行为。也就是说,P2P贷款平台操作空间很大。
行业从业者一直在呼吁监管政策的尽早出台,以降低不确定性风险。
对于P2P的法律问题考虑,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双重层面考虑。宏观层面要制定负面清单,列出从业机构不应为的基本底线,强化交易资金第三方托管等。微观层面则需要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强化行业协会自律能力,制定细则;针对目前一些从业机构较严重的信息不透明、自融和集资诈骗等问题,优先出台信息披露机制与标准,降低信息不对称;所有交易产品由行业协会指定机构登记,等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