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

家乡区县: 咸阳市杨陵区

师资力量折叠编辑本段
学校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形成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以及成人教育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设18个学院(系),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医、历史、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5个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两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36人,硕士生导师646人。现有在校生26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000多人,研究生近6000人。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实行2 X培养模式,弹性学制。形成了“学-硕连读”、“硕-博连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重视个性化培养,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实行导师制,配备了班主任和辅导员,指导学生进行学业和人生规划。

科研成果折叠编辑本段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建校以来,先后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4项,培育出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十五”以来,学校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1件,审定品种210个,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00多部。特别是在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合校以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009年到位科技经费3.88亿元,24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现有16家农、林、水专业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成果应用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社会服务工作。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在省内外建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14个、示范基地59个、专家大院24个,科技示范和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日趋凸显,科技成果推广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亿元。2012年7月,国家试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将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以高校办学模式转变与服务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紧密结合为出发点,探索建立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的农村科技综合服务模式,重点开展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政府咨询服务以及机制体制改革等,积极探索高等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批进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办各类科技企业20家,示范推广农畜良种100多个,开发新产品40多种。

交流合作折叠编辑本段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化水平。2006年取得了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学生资格。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有数百名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成立了“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英农业可持续发展协作网络”、“中奥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学生资格。2006年创建了每年一届的“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引起国际农业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力争成为国际农业科技界的一个品牌论坛。

学校文化折叠编辑本段
校徽释义 折叠

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我校因小麦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歌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我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

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

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写照。

一颗金装包裹的绿色种子是在校学生的形象。金色年华的学生,明天就是绿色世界的主人。

校徽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种子构形及内部两排上升的螺旋图案构成。

校训释义 折叠

诚 朴 勇 毅

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

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

勇:勇敢、无畏、敢为天下先和不怕失败、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有“勇气”、“创新”、“攀登”、“进取”之意,暗含强健体魄涵义。

毅:毅力、坚韧、坚毅,意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做到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不为暂时的失败所屈服,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我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实力很好,风景也不错,欢迎前来参观游玩。

 

杨楠(2015-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