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佛手为盆栽或地栽,常青,果实金黄,象征吉祥,历来就有“果中仙品,世间奇卉”之美誉,极富观赏价值:其果形奇特美观,状如观音纤手,或握或伸,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成熟后,色泽金黄、油亮;香气馥郁,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可谓“色、香、形”俱佳。
金佛手在金华民间历来少有栽培,具有久远、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历代文人将金佛手入诗入画,表达福寿、吉祥、丰收喜悦之意。在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中,有时表现得高雅,有时融入民间风俗,表现为一种民俗文化,佛手便成为雅俗共赏的珍品。有一位外国画家在一次画展会上被一幅来自中国的“金佛手”画所吸引,画中“小山农庄,夕阳西下,田地里生长着一只只金灿灿的异果”,如无数只“招财纳宝”的金色小手。这位画家不禁呼出:“遍地黄金,上帝之手”!
《本草纲目》中写道: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寄至北方,人甚贵重。古作五和糁用之。”同时又写道:“其味(指舌尝)不甚佳而清香袭人。南人雕镂花鸟,作蜜煎(饯)果食置于几案,可供玩赏。若安芋片于蒂而以湿纸围护,经久不瘪。”
在古代,佛手是达官贵人家的珍品。文学世著《红楼梦》描写探春房中摆设,将佛手与颜鲁公墨迹同列。相传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慕金华佛手之名,来金华北山脚下观赏佛手,欣然挥笔写了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沁入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古代乡土诗人雪樵也这样写道:“苍烟罨丘壑,绿橘种千百;黄柑尤佳丽,伸指或握拳;清香扑我鼻,直欲吐龙涎。”对金佛手的色、香、形作了生动的描绘和高度的评价。
1960年11月26日,朱德委员长来金华视察工作时,专门视察了金华佛手的生产状况,并指示说:“佛手,国家很需要,你们要好好养”。同年毛泽东在收到金华人民捎给他的佛手后,特回信花果队,勉励他们种好佛手。
1984年,金华佛手被作为“中日青年21世纪友好使者”,赠送日本青年。台胞来金探亲时捧回金佛手时说:“两岸皆兄弟,此物最相思”,寓意深切。
“99中国农业博览会”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芬兰等驻华大使馆官员和外商纷纷挤到金华佛手展位前,望着佛手赞不绝口。有位外商竖起大拇指说:“OK,中华金果”。可见,金佛手堪称观果闻香、节日点缀、馈赠亲友的果中珍品,摆设于宾馆、会议室、道院、寺庙及家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