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情简介

家乡区县: 咸阳市礼泉县

 

 

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

面积

1018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85

万亩,人口

46

万,辖

12

317

个行政

村。距省会西安市

55

公里,咸阳市

28

公里,西安咸

阳国际机场

25

公里,

312

国道、关中环线、福银高

速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礼泉历史悠久,文物荟萃。秦时建县,距今已有

2360

年的历史。因境内有泉,味甘如醴,因而得名

醴泉县。

1964

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醴泉县”为“礼

泉县”

。境内文物荟萃,有古文化遗址

21

处,古建筑

5

处,是陕西省

18

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唐太

宗昭陵占地

30

万亩,陪葬墓

209

座,被誉为世界上

最大的皇家陵园。

礼泉是全国第

果业强县。全县果品面积

70

亩,

其中苹果

50

万亩,

酥梨

10

万亩,

还有石榴、

桃、

葡萄、杏子、李子等杂果

15

万亩,果品年总产

75

吨,优果率达到

75%

以上。礼泉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增

2

强。先后引进了北京汇源饮料、深圳通达果汁、安徽

海螺水泥等一批全国知名大企业入驻,

为推进工业化

进程注入了“强心剂”

礼泉党建工作硕果盈枝,亮点纷呈。紧扣县委、

县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围绕中心,优化服务,提高

效能,

创先争优”

的工作思路,

“抓班子、

抓产业”

为载体,

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

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抓班子。通过建立“能人”

引入、培训、监督和激励四项机制,全面提升党员干

部队伍整体素质。

特别是在干部培训上,

针对农村干

部知识需求专业化、

多元化的趋势,

首先创新培训方

式,变“请上来”为“走下去”

。将授课教师推向基

层一线,

与干部群众面对面、

手把手的开展培训活动,

做到“哪里有干部

,

哪里有课堂”

。其次,丰富培训内

容,变“包席”为“点菜”

。根据不同乡村,产业侧

重点不尽相同的特点,

采取干部群众点题、

按需送课

的方式进行培训。再次,整合培训资源,变“独奏”

为“合唱”

。针对培训对象、内容相互重叠的现象,

对全县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了优势互

补、资源共享。最后,完善培训机制,变“随意”为

3

“有序”

。针对各单位随意、无序的培训,由县流动

培训学校牵头,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每季度召开一次

联席会议,

专门研究流动培训学校工作,

同时建立了

申请授课、定期教研、质量跟踪、教学激励、学分督

学等

12

项培训及教学工作制度,使流动培训学校管

理走上制度化、

规范化轨道。

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

普遍欢迎和认可。二抓产业。通过开展“党委争扶一

个项目,带动农村发展;支部争创一个基地,带动产

业升级;党员争当示范户,带动群众增收”的“三争

三带动”

党建主题实践活动,

不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

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发展特色优

势产业项目

37

个,建成农村党组织产业示范基地

52

个,创建党员示范户

680

陈园霄(2015-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