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吕:即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四弟兄。原籍河南,祖父吕通任北宋太常博士,爱蓝田山水,迁居蓝田。到“四吕”时,已以诗书之家闻名,兄弟四人均为北宋朝庭要官。 吕大忠官至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一生正直,做官清廉,著有《辋川集》、《奏议》十卷。 吕大防自幼精学历史经籍,尤对《礼》深有研究。处事以忠君保民为先。先后在仁宗、英宗、神宗时为官。哲宗时官至左丞相,参与垂帘听政达八年。错在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哲宗亲政时贬循洲,途至虔洲病故。大防能体恤民情,早年为永寿县令时,为解决用水,亲自遍境查访找到泉水,并克服困难,引水进城,百姓赖泉水为生,称为“吕公泉”。 吕大钧早期弃官居家,致力讲道,教育人才,改化风俗,与三兄弟率乡人订立了我国第一个乡规民约,主要宗旨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影响到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后官至王宫教授义郎。著有《四书注》、《诚德集》、《乡约乡仪》等。 吕大临是哲学家,金石学家,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是程灏四大弟子之一,精通《六经》,深邃于《礼》,朱熹也认为他的学识“高于诸公”。著作有《考古图》十卷,是我国颇有价值的“古器物图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