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临潼柿子

家乡区县: 西安市临潼区

   火晶柿子在陕西关中地区各地均有分布,但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所在地的临潼县最为集中,其品质最优。这种柿子软化后,色红耀眼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故称“临潼火晶柿子”。 火晶柿子,果形扁圆,面为朱红色,细润而光滑,色泽艳丽,皮薄无核,果肉深红,浆汁丰满,鲜美甘珍,大小均匀,平均果重65克。火晶柿子营养丰富。含可溶性固体物17%~19%,含糖量19%以上,单宁2.83%,维生素C每百克果肉中含10.89毫克,特别是含糖量极高,多为葡萄糖、果糖、蔗糖,酸味极低,吃起来特别甜,在水果中居于首位,被誉为“最甜的金果”。所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钙、磷、钾、碘等微量元素,均超过苹果、梨、桃、杏等果品含量。是人们喜爱的水果,驰名中外,为陕西一大名优土特产之一。相传公元1900年时,地方官员曾以“临潼火晶柿子”向慈禧太后进贡,深受慈禧喜爱。

   我国是柿的故土沃壤,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古老的《诗经》、.《周礼》、《尔雅》、《礼记》中,就有关于柿的记载。今长江沿岸、岭南地区和秦巴山区,还可找到野生柿。7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柿饼和柿核,说明距今2100年前的汉代,神州大地已有柿树的广泛栽培了。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即有:“枇杷燃柿,梓柰厚朴”的诗句。汉代皇家园林上林苑位于今长安、户县和周至一带,规模相当大,里面就栽有柿树。《礼记》中亦有“枣栗榛柿”之句,并记述了柿既作食用,又植于宫殿、寺院中以作观赏。南北朝时期,柿树已在生产中成为一个重要项目。《梁书·沈瑀传》中记道:“瑀为建德令,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板栗;女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柿有小者,栽之,无者,取枝于软枣根上插之,如插梨法”,“柿有树干者,亦有火焙令干者”。可见,早在1400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掌握了用嫁接繁殖柿树的科学栽培方法。晋代的《食经》中记载了柿子的脱涩方法,“柿熟时,取之;以灰澡面三。度干令汁绝。著器中,经十日可食”。这样脱涩的柿子脆甜可口,称为醂柿,至今仍在沿用。唐代位于长安乐游原上的青龙寺中,就有柿树万株,可以想见当其柿熟,叶红时的场景,是何等的壮美动人。当时大诗人韩愈曾有《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的名诗,对其柿林有细致地描绘。宋代马永卿的《嬾真子》一书中记有:“……后见《长安志》云:青龙寺有柿万株”,“仆仕关陕,行村落间,常见柿连数里”。说明到了宋代,陕西已大量栽培柿树,蔚然成林。《图经本草》记有:“朱柿出华山,似红柿而圆小,皮薄可爱,味美甘珍”。详细记述了我省优良柿树品种的特点。

 

王琦(2015-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