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桃最流行最有影响力的民俗,首推与人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的人生仪礼中的婚嫁习俗。
婚嫁仪礼
1、陪十姊妹: 结婚当天,在男方迎亲队伍来之前,新娘出嫁要“ 哭团圆 ” 又叫 “ 陪十姊妹 ” ,这是一种是哭嫁形式。新娘子的父母邀请近亲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在新娘的闺房围席而坐,吃新娘在家的最后一顿饭,席上一律是红碗红筷。首先由新娘哭 “ 十摆 ” ,新娘哭 “ 一摆 ” ,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摆完后,其余九姊妹轮次哭,最后又由新娘哭 “ 十收 ” ,厨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 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其实现在嫁女多过于喜庆,很少有真哭“十摆”“十收”的,但形式仍在。
2、迎亲: 婚嫁仪式中最热闹的当属迎亲。男方迎亲队伍中,放鞭炮的在前面开路,结亲的队伍就向新郎家相反的方向走了,因为回男方家是不能走同一条路的,一定要绕个圈,意在接的新姑娘不是“半转”(傻瓜的意思)。离男方家还有近两里路的时候,“送亲”的就得停下了,接着由公公开始背媳妇了(按照仙桃民俗,“叔”字辈的亲戚都要背新娘,这些背新娘的人称为“扒灰佬”,扒灰佬有“正宗”和“水货”之分。正宗是指新郎的父亲即公公,水货是指其他叔字辈的亲戚。并且当日公公婆婆都要“化妆”,公公脖子上挂火剪,表示要“下得厨房”,婆婆挂上两个醋瓶子表示“吃醋”。) 公公这时候在众人的嬉闹下面红耳赤的被亲戚按在了车门口,新娘的脚是不能着地的,公公就得蹲在车门口,背上媳妇后,在众人的牵引下就开始吹吹打打往家里走了,鞭炮声、锣鼓声、嬉闹声,声声入耳,很是热闹。除了亲戚朋友外,围观的乡亲也很多,很久没见到这样的婚礼场面了,能跑得动的都出来了,一百多号人浩浩荡荡往新郎家走去。
3、宴席: 仙桃过去和现在,家逢男婚女嫁的喜事,都要操办婚宴,接“知宾”先生帮助安排客人入席,这是知宾的职责。知宾一般由知晓宾客礼仪的“明白人”担任,他依据亲朋关系、辈份高低、年纪大小、桌面的摆法,开席时,安排宾客“对号”入座。嫡亲舅、姑、姨父坐上席席首位,其他表亲、同辈朋友则按其长幼座序陪主宾入席。
4、“纠脑壳茶”: 第二天早晨,新娘和新郎要给父母伯叔和姑舅等长辈住客端茶,不过,这种茶是煮熟拔壳的四个鸡蛋、一碟点心。清晨,把茶端到这些人的床前,长辈们接了茶就给茶钱,把钱丢到新娘端的茶盘里,父母亲喝的这种早茶叫“纠脑壳茶”。
5、回门: 结婚第三天,新娘要“回门”看望自己的父母,这次是“小回门”,新郎陪新娘当天随去随来,新婚满一个月,新娘要“大回门”,即由新郎把新娘送到娘家住一个月了再接回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