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简称“邢”,旧称邢州、顺德府。位于京津冀区域冀中南地区中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有着3500年的建城史,[1] 曾是商代祖乙中兴之都。历史上四次建国、三次定都,素有“邢国故土、襄国故都”之誉。[2] 在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中医圣祖[3] 扁鹊、五代明君柴荣、唐朝名相魏徵、宋璟,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邢台市[4] 辖2个区(桥东区、桥西区)17个县市173个乡镇,与山西、山东二省接壤。[5] 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6] 人口747万(城市93万),是中国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历经郡州府市一脉相承。境内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九铁路三大干线纵贯南北,邢和铁路、邢黄铁路横贯东西,与京港澳高速、东吕高速公路、邢衡高速、大广高速、青银高速形成交叉,邢字古通“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称井方,上古时期黄帝在邢台干言岗(轩辕丘)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上古时期,尧帝晚年曾建都于柏人城(邢台市隆尧西)在此禅位于舜,大禹为治理洪水,曾疏导九河之水于邢地大陆泽。夏代《禹贡》定九州,邢属冀州。商代祖乙九年(公元前1500年)迁都于邢(邢台市),商朝末期,邢侯为纣王三公之一。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分封邢国为周朝53个姬姓国之一。春秋时期,邢迁都夷仪,附庸齐国,亡于卫国,后归晋。战国初期,三家分晋,辗转属赵。
秦汉魏晋南北朝:钜鹿郡、冀州、襄国郡
秦代设钜鹿郡(治平乡西)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秦朝末年,张耳、陈余据信都(今邢台西)拥立赵歇为赵王,钜鹿之战后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辖常山、钜鹿等),汉代析钜鹿郡一部分置为清河郡、广平郡。建武元年(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在鄗城千秋亭(今柏乡)登基称帝,建立东汉。(184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揭开三国序幕,曹魏时期,邢地均为冀州(治柏乡县)辖常山、钜鹿、清河等九郡(国)。西晋后期,爆发八王之乱,(312年)羯族人石勒据襄国,建立北方割据政权,史称后赵。(319年)石勒称大单于,京都襄国城(今桥东区)[7] 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咸康元年(335年)石虎迁都于邺,襄都置为襄国郡。
隋唐宋金:邢州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襄国郡改设邢州(治桥西北)辖青山、唐代河北道
内丘、龙冈、柏仁、南和、平乡、巨鹿、任县、沙河九县。大业二年复名襄国郡。
唐武德元年,襄国郡改为邢州总管府,辖邢、温、和、封、蓬、东龙、起州等州。武德四年改设邢州,辖内丘、青山、龙冈、沙河、南和、平乡、任县、柏仁、巨鹿九县,为上等州,隶属于河北道。(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邢州修建大唐祖陵。天宝元年(742年)邢州复钜鹿郡,至德二年(757年)复改邢州。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迁昭义军节度于邢州。
五代邢州为边冲重镇,先后设有保义军节度、安国军节度,节度衙门驻邢州,辖邢、洺、磁三州十八县。北宋沿袭邢州,置安国军节度,上属河北路,后改属河北西路,真宗年间曾设邢州都总管,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改为信德府,辖域不变。
金天会六年(1128年)信德府复为邢州,辖域沿袭北宋建置,仍设安国军节度,为河北西路两大节镇之一,辖有八县四镇,八县为唐山、邢台、内丘、平乡、任县、沙河、南和、巨鹿;四镇为道武镇(今广宗)、新店镇、綦村镇、团城镇。
元明清:顺德府
元初设邢州安抚司,元中统三年(1262年)忽必烈诏命:“以邢州为顺德府(治桥东区),割磁州、洺州、威州三州为属郡”。至元元年(1264年)顺德府改为顺德路。元代顺德路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顺德府隶属北平行省,永乐元年(1403年)顺德府直隶于京师(北直隶),辖内丘、巨鹿、唐山、邢台、沙河、南和、任县、平乡、广宗九县。顺治元年(1644年)顺德府归属清朝,辖域沿袭明制,仍属直隶省。
民国时期:顺德道、邢台市
民国初期,撤府存县,1936年拆分为十三、十四、十五行政督察区[8] (1939年,河北省会迁至邢台县路罗镇)。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华北地区,日伪华北委员会设冀南道,辖大名、邢台、濮阳、邯郸等32县,道尹驻今邢台市桥东区。1940年7月,冀南道分设顺德道,辖今邢台市15县,道尹驻桥东区。
行政督察区 辖县 行政督察驻地
第十三区(尧山区) 尧山、内丘、隆平、任县、宁晋、赵县、高邑、临城、柏乡 尧山县
第十四区(南宫区) 南宫、冀县、枣强、新河、清河、巨鹿、广宗、威县、平乡 南宫县
第十五区(邢台区) 邢台、沙河、南和、鸡泽、永年、邯郸 邢台县
民国时期日占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政府:1928年,中共在邢台成立直南特委,负责邢台、大名、邯郸等27县的工作。
1938年,撤销直南特委,设冀南一专区 ,辖井陉、获鹿、高邑等10县,专区行署驻邢台县。同时设冀南四专区,辖南和、任县等12县,行署驻南宫县。1940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将冀南一专区改为太行一专区,辖内邱、临城、高邑、赞皇、元氏、邢西、和东等13县。
1945年9月,邢台解放后顺德道取消,设立邢台市,为太行区直辖市(专区级);1949年8月,恢复河北省建制后,太行一专区、冀南四专区合并成立邢台专区,辖柏乡、内邱、隆尧、邢台、南宫、临城、沙河、宁晋、新河、任县、平乡、巨鹿、广宗、威县、南和15县,专区行署驻邢台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邢台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邢台专区辖域不变。[2] 邢台市在河北的位置
1952年,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58年撤销邢台专区和邢台市,1961年恢复邢台专区。1964年,设立临西县,属邢台专区。1970年更名为邢台地区,辖1市17县。[9] 1983年邢台市改为地级市,辖桥东、桥西、郊区。1986年撤销郊区,邢台市辖2区。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邢台地区和邢台市合并为邢台市,辖桥东区、桥西区,隆尧、内邱、临城、柏乡、邢台、威县、巨鹿、宁晋、新河、任县、南和、平乡、广宗、清河、临西15县,市政府驻桥东区。[
是中原经济区的北方门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