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巴山舞

长阳巴山舞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它是由土家人喜了乐见的民间古老的“跳丧”经长阳覃发池等民间舞蹈工作者收集整理,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长阳巴山舞”,一经问世便深受青睐。老世人奉为瑰宝,青年人视为爱物;像一阵风从土家山寨吹进县城,甚至涉足到现代舞厅,大有与外来“迪斯科”“摇摆舞”一争高下之势。《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当众多的进口娱乐性舞蹈风靡一时之际,重山叠峰中的巴山舞却占据了那么多朴实的心灵,这种文化景观,带给人们许多思考,至少,它开拓、展示了一片独特的审美领域。”
长阳巴山舞除保存跳丧舞原有的歌、舞、鼓、乐的形式,鲜明的节奏以及粗犷、原始、古朴、豪放的风格外,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原始的“跳丧”只有男人能跳,所谓“女人跳丧,家破人亡”,而巴山舞却让过去只能旁观的女性进入了舞台,成为男女成双成对、载歌载舞的一种舞蹈。二是将“跳丧”从窄小的灵堂前的有限空间,搬到了千百人聚会的群众文化广场和文艺表演舞台,成为一种艺术品味独特、感染力强、简单易学、参与面广的群众自娱性集体广场歌舞。同时,巴山舞在结构上打破了许多旧有的程式和流行区域的界限,吸取精华,如利用“倒叉子带犀牛望月”和“怀胎歌”的部分动作提炼发展组合起来的“风摆柳”,由“摆胯”、“挑肩行进颤步”、“行进颤步前后摆手”、“双手里挽花”等动作组合而成的“半边月”等等。舞蹈动作更为欢快,抛弃了“跳丧”中的压抑感,姿态亦更加优美。在音乐上,巴山舞剔除了跳丧舞音乐哀伤低沉的痕迹,同时增加了弦乐、打击乐伴奏,使音乐更加乐观活泼。

梁大佛爷(2015-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