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美食之春酱

家乡区县: 孝感市孝南区

  制酱或许我们是知道的,选籽粒饱满的黄豆,用清水泡好,煮熟,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聚集在黄豆里的春天的芳香,夏天的热烈,秋天的甘甜,在冬日的阳光中慢慢释放,再吸纳冬日的清凉,这酱,就做成了。人们都道是酱味鲜美,殊不知,这鲜美来自春夏秋冬四季的搅拌,混合,勾兑。
单纯用春天做一瓶酱如何?
  可惜,春酱不是春茶,没有听说有人制过。 “休对故人说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制茶是件雅事。春茶有太多的味道,就是我这样不喝茶的人,也知道“明前茶”、“雨前茶”好,香。这茶,有传统,有文化,有说道,从种茶到采茶到制茶到泡茶,都有“道”。
  有“道”就好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春酱没人做过,且按做春茶的“道”来试做一下如何?
”  循道“须“居敬“,那就认认真真地做好每道工序试试。首先是选材,最能代表春天的,莫过于花了。春天的花太多太多,梅花做酱?太早,做出来也只能算作冬酱。桃花做酱?太柔,经不起做酱的折腾。菜花做酱?太艳,不会充分吸纳春天的味道。杏花?梨花?李花?似乎都不合适。想来想去,终于在清明时发现了一种绝佳的材料——花椒花。
  花椒花开在清明时节,春天已过去大半,离夏天还有一段时间,吸纳了足足的春的味道,又不会混杂夏的气息。花椒花没有花瓣,经得起制酱的折腾。一树密密的花椒花,一树浅浅的黄绿色,清新,如新芽,如嫩叶,就是它了。材料确定后就该是采摘了,花椒树很多,能代表春天的,应该经历春风春雨,春阳春月,春露春雷。首选当然是野生,应该独立生长在山岗上,不能长在污泥浊水旁,应该远离城市,远离灰尘,最好能有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旁边流过。用这样的一些条件来筛选,还真有这么一丛野花椒,曾经,在花椒成熟的时节,曾采过那儿的花椒籽。在远离人烟的僻静的小路边,三五棵花椒单独立在山岗的阳坡上,密密麻麻的种籽时不时落到下面小渠的水面上,有鱼儿争食。
  采摘的时机也很重要,想像应该是大雨过后,空气清新之时。在这雾霾重重的时节,这样的时机更显重要,当然也更难得。也许是上苍有意成全,恰在这花椒花盛开之时,电闪雷鸣下了一场暴雨,暴雨之后,大雨之前,竟有半天的多云!真正是”哪个菩萨在管事?”,阿弥陀佛!还等什么?用溪水把手洗净,拿出准备好的陶瓷杯子,一点一点地开始采摘那细细的黄花。树上看起来一片一片的,采起来却很费事,花椒树有刺,必须小心地避开,力道用大了,一丛小花全部被拨了下来,会带进黑色的花蒂。力道用小了,只能采些雄蕊,只有雄蕊怎么能代表春天?在手被锥了几次,划了几道后,终于采得得心应手了,看来,这材料真选对了。
  的确是选对了,尽管在暴雨之后,很多花已经凋零,但树丛中却有很多蜜蜂嗡嗡地闹着,家蜂野蜂都有,非常机灵地从这丛花到那丛花,忙碌地采着花椒蜜。感觉它们与油菜花中的蜜蜂有点不同,似乎更投入,又似乎是在与我竞争。也许是为了证明这一点,一只蜜蜂竟飞到杯子里,自顾自地爬到采下的花椒花上,旁若无人地采起蜜来,浑然不觉深陷囹圄,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在与蜜蜂还有蚂蚁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比赛后,终于采了满满的一杯。也只有这一杯了,接下来的工作当然是熬制。
  熬制当然应该用油。有味道的花生油、芝麻油不能用,高山菜籽油不错,浅浅的黄色正相宜,更重要的是完全没有什么味道。铁锅洗干净,花椒花不用洗,加少许盐,用微微小火,慢慢熬。立春的和风、雨水的好雨、惊蛰的春雷、春分的珠露、清明的明月就在这慢熬中萃取、浓缩,当一杯花椒花变成半杯的时候,“春酱”终于做好了。
  看一看,是浅浅的绿,这浅浅的绿,赏心悦目不输雨前的龙井。闻一闻,是淡淡的香,这淡淡的香,沁入心脾胜过明前的毛尖。尝一尝,是凉凉的甜,这凉凉的甜,余味绵绵比铁观音的回甘更持久受用。
  谁说酱就是俗物呢?“柴米油盐酱醋茶”,“道”一也。

chengyizi(2015-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