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大儒张贞

家乡区县: 潍坊安丘市

     张贞(1636—1712)字起元,号杞园,又号渠丘山人,乡人称文孝公,安丘城南门里人,晚年隐居杞城。清初著名文士。康熙二十四年举博学鸿儒词,不就。后诏试太和殿,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孔目。复征拜待诏,皆辞不赴任。

      一、思想品行 张贞性格耿直豁达,疏狂不羁,是一位才华横溢,淡泊名利,脱尽尘俗的世间高士。正如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黄宗羲评价:“张贞问学四十年,俯仰无谦,成名于天

       二、文化活动 张贞是一位睿智的文化交流使者,他携子在辛、在乙,北走燕赵,南访吴越,以文会友,结交天下名士,对当时南北文化的交流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康熙十九年,张贞寻访江南,画家顾云臣用张志和“烟波钩徒”故事,为张贞绘《浮家泛宅图》即《远游图》,后撰《远游图自赞》中有:“……既不能乘万里之长风,又不能驾九天之野鹤。”

        三、文学著述 张贞学富五车,是一位造诣很高的古文学家,他的诗文深受王渔洋的赞许,笔记小说亦为蒲松龄引为同调。他擅古文而反对摹拟,这对清初散文创作摆脱复古道路有着重要意义。《清史列传》附有《张贞传》。

         四、历史研究 张贞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编史修志、史地考释上,推究入细微,探赜索隐,考古多处发现。 在古代孔子都认为杞国无文献可考,而张贞却认为世居杞城(古杞国都城),有责任将杞国历史考查清楚。因此他不怕艰辛,查阅、摭拾资料四百四十部,康熙四十五年,完成《杞纪》,煌煌二十二卷,共计十七万字,分图考、星土、舆地、山川、系年等十九条目。《杞纪》记载春秋杞国兴衰及其地理变迁,可补正史之阙。王渔洋为该书撰序,见录入《四库全书》。

       五、书法篆刻 张贞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不仅在古文、史学上有成就,还是一位精书擅刻的艺术巨匠。他是齐鲁印派创始人之一,在其薰陶影响下,子在辛、在戊、在乙,以及其孙兹舆、重舆、金舆、敬舆等全家学篆习刻,蔚成风气,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又有鲜明艺术风格的齐鲁印派,后高风翰、聂松岩等印人加入到张氏家族篆刻活动中,壮大丰富了齐鲁印派。

怡然39(2015-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