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三岛
南三岛简介:南三岛与东海岛、硇洲岛等许多岛屿组成湛江港的外围防护栏。拥有阳光、沙滩、大海、森林、名胜的东海岸以迷人的天然魅力,是嵌在富丽的南海上的一颗明珠,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观赏,成为湛江久负盛名,市民最为熟悉的景点之一。冰心大师在《湛江十日》中赞叹的南三联岛堤围,经过数十年的风潮侵蚀,已岌岌可危。经各级努力,其加固达标工程已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南三联围加固在望
很多市民可能是前不久才从冰心大师的《湛江十日》上读到,原来南三岛竟是由十个小岛联成一个大岛的。联岛之前,这些小岛上的土地稀少贫瘠,岛上群众到一次湛江,至少要渡七次海。
1953年至1958年的6年间,南三人民修堤筑围,堵海造田,十个小岛联成了一个大岛。沧海桑田,迄今49.6公里的联岛堤围,捍卫着5.8万亩耕地、2.8万亩虾池、86条村庄、7.8万人,占了南三全岛的七至八成。南三联岛,在当时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贺龙、陶铸等中央领导人都亲临南三进行过实地参观、考察,对南三联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南三联岛堤围可谓是南三人民的生命线。它用母亲般的臂膀,保护着南三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水土肥美,让候岛眷恋的一方净土,古称"鹭洲岛"。
南三岛的各称也许是从“南三部(都)”演绎而来的。
明清时南三属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部(都)”,过去这里不止三岛,一共有11个小岛,(当时包含特呈岛,但该小岛今属霞山区管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筑提把10岛连成一大岛。
村名趣说:
对于南三岛的村名趣事,其实在过去的早些年间就已引起我的关注。那时,玉泉父亲时常与我们兄弟几人说起南三岛,说起一些我们鲜为人知的南三人和南三事,其中,对南三岛一些村庄的历史变迁的讲述,就很令我们大开眼界。 据传说,当年最早迁移到南三岛上居住的先民,是一户梁姓人家。一日,他飘洋过海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海岛,发现这里虽然荒凉,但水草肥美,林木葱茏,四处皆为鹭鸟栖息之所,感觉风水很好,于是,就举家迁居于此,定居于海岛中部,历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这位先民就是现在南三岛新定村的先祖。但是,南三岛究竟从何时起就有人居住的?抑或最早迁居南三岛的先民,又是从哪里迁居而来?
关于这些,迄今都是一个历史之迷,无论是历朝的正史、野史,抑或是在历朝的地方志书里,都少有记载,或为空白。以至连南三人都弄不明白,他们的先祖究竟从何而来? 就南三岛而言,它是中国第七大岛,在广东省内,也名列第二。它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个用人工联起来的海岛。因为在历史上,南三岛是一个散落在广州湾海面上的群岛,它由11个互不相连的小岛组成。这11个小岛,包括田头岛、灯塔岛、凤辇岛、巴东岛、南滘岛、五里岛、调东岛、黄村岛、北涯岛、地聚岛、蟛蜞墩岛和特呈岛。
历史事件:
湛江地区旧称“广州湾”(Kwangchowan)。有学者考证说是因南三岛有“广州湾”村坊而得名。此地位于港湾的出口的内侧,不像龙海天、碧海银滩那样风高浪急。小船可随意靠泊,一个传统的渔村。当年法国人避风闯入湛江,这里是第一个登陆点。广州湾因而得名。
这是靖海宫前的海面,当年法军把战舰停在海面上,用小艇从这里登陆,入侵广洲湾村坊。
“广洲湾村坊”
打开广东地图往沿海方向查看,可见到在湛江市的东海岸边上,呈三角形分布着三个岛屿:最远的为硇洲岛,东海岛与南三岛并列,中间海峡夹了个小岛特呈岛。
“广洲湾村坊”(现称“南三镇灯塔村委会”)就在南三岛的东南面,与东海岛、特呈岛隔海相望。
“广洲湾”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已有其名,指的是广东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汛以南的几条自然村及附近海面。明朝设“南三都广洲湾村坊,殷、曾、陈杂居,分四、五村”(清光绪《吴川县志》)。
古人是非常看重“广洲湾”的。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维新报》《中外大事汇记》兵防汇第五《广洲湾形势考》这样描述(省略号为删节):
“广洲湾系高州府辖境,在吴川县之南。……一水回环,最擅形胜,不独可为水师停泊之区,且可作通商口岸……
广洲湾形势有数处可与香港并驾齐驱,有数处比香港更扼奇制胜。……尝考此湾舆图,长约二十咪,可入港内者只有两窄口,周围有陆地关锁。港内水深,由三寻半至十寻不等,湾泊甚便。港之东口阔约一咪半。……虽极大战船,亦可容大部湾泊,安稳无虞。……有城名赤坎为贸易要区,其生意多与澳门、江门来往。赤坎入口货,以洋纱匹头鸦片为大宗,其他各项货物,到者亦多。至出口货,则以生油草席为大宗。……查此湾与西江相隔,仅有内地小山一层。除此以外,无甚阻碍。……”
军事要塞
所以,清政府曾在此驻重兵,筑炮台。当时有一邑人吴河光曾登临炮台,有感而赋诗曰:“孤台南枕广洲湾,飞派奔涛撼远山。要地原来跨两郡,偏隅今竟作重关。”吴诗的两郡,应指古时的合浦郡和高凉郡,亦即包括了粤西整体和广西东南部。可见古人早已看到了广洲湾对中国南方发展的重要性。
广洲湾的天然良港:国人看重广洲湾,外国侵略者也知道此地的不凡。1701年,法国一条叫“白雅”号的船只就停泊在广洲湾避台风。也不知其是偶然发现还是有谋而来。船只在避风期间,船员竟登陆测绘广洲湾一带地形图带回国献给法政府。
然而,把这次法国船只的避风与1897年之后中国和广洲湾所发生的事联系起来看,“白雅”号的避风是假,探情况是真。
法国的占有野心:
1897年,法国军舰“白瓦特”号又以避台风之名闯入广洲湾。
1897年3月,法国强迫清政府同意“永不将海南岛让与任何他国”,开了各列强瓜分中国的先河。
1898年4月,又向中国提出照会,不得将越南邻近各省即云南、广西、广东“让与他国”。
南三岛风光
南三岛风光(15张)
同年4月9日,法国指定“中国国家将广洲湾作停船趸煤之所租与法国国家九十九年”。
同年4月22日,未等中国具体确定,法国即派海军准将福德·杜基吐鲁为头率三条战舰,载兵数百人从越南驶过北部湾和琼州海峡北上,正式武装入侵广洲湾。在广洲湾村坊海边的炮台上升国旗、搞庆典,还鸣炮21响以示胜利。之后,马上在附近修建兵营,建起炮台和灯塔。
法军入侵广洲湾村坊后,马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扩侵行动。据当时的两广总督谭钟麟和广东巡抚鹿传霖呈奏章述:“法人……常有兵轮在广洲湾一带往来游弋,测量水道,绘画形势。其处心积虑,盖欲于粤之高、雷发展,得一固煤之所,内以扼省港之门户,外以联越南之声援,且可窥伺琼、廉,垄断矿利,蓄意已久,今见德据胶澳,俄租旅顺,遂思效其伎俩而逞志于粤。此法人索取广洲湾租界之所由起也。”奏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法国入侵广洲湾的目的。
租借条约:
在这之后的中法双方签订的所谓的租借条约中,法国人又有意把“广洲湾”改成“广州湾”,更暴露了其企图是要无限量地扩大侵占范围。
“广洲湾”的名字自宋朝起一直沿用下来。据汉语解释“洲”字是水中陆地的意思。而去了三点水的“州”字就是行政区域的意思。可见一字之改,就把法国侵略者的野心暴露无遗——占领整个广东之南,广西之东,甚至更广大。
广洲湾村坊群众以木棍禾叉对阵法军兵营——抗法斗争首先从这里举旗。
反抗斗争:
法国侵略者入侵广洲湾村坊之后,村民旋即进行了勇敢的斗争。
《李玉光百岁寿辰,畅谈吴川人民抗法斗争史》是这样真实记载斗争经过的:
我祖父的结拜兄弟陈跃龙(南三岛田头村人)。当日他在南三岛广洲湾岸拉大网捕鱼时,发现军舰多艘从硇洲岛东南方驶来,驶近广洲湾口外海面便下锚停驶,放下小艇两艘并排从海面驶入广洲湾口外航道探测航道水位情况,打旗引航,三艘军舰起锚驶入到广洲湾(大王公庙海湾)抛锚停驶。军舰派兵下艇登陆占领雷锡村和沙头村。法军从舰上搬下大批帆布,搭帐蓬屋设营驻军。又立灯桩,悬挂灯具作航标灯。
之后,法军用小艇多艘探测从广洲湾到特呈岛南北航道。派兵占领了北崖头,接着占领了麻斜嘴。
法军占领了整个南三岛和麻斜嘴后,再派出三艘军舰停在麻斜至霞山之间的海中,探测海头港动静,用小艇载兵登陆,占领了海头汛(霞山)设营驻军。
陈跃龙与陈竹轩分别观察了全过程后共同商量,发动数百群众,手持木棍、竹杆、刀叉等干涉法帝占领军。群众强烈要法军拆掉帆布屋,撤回舰上。法军搬出清政府已“同意”为据,对群众软硬兼施,但群众根本不听,再三抗议,要法军立即撤回舰上。眼看着法军就要动枪炮,群众生命危在眉睫。陈跃龙、陈竹轩为了保住几百人的生命,只好指挥群众离开,另作计筹。
村民的抗法行动暂时停止了,可法国人却更疯狂地实施侵略并开始杀人。从1898年6月19日到10月12日,四个月时间打死打伤反抗者和村民近100人,并大肆烧屋劫财,强占民居。“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法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吴川、遂溪两县农民开展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
历史意义:
从上述的材料广洲湾村坊确是法国侵略中国最先踏入的一块国土,广洲湾村坊人民是吴川、遂溪人民抗法斗争的先行者。可是,由于历史调查和研究的忽视,未能把法军入侵广洲湾和广洲湾人民抗法斗争加以研究,没有把“广洲湾”与“广州湾”说清楚,致使“广洲湾村坊”的历史长期被埋没。因此,广洲湾村坊的保护、开发、建设有着非凡意义,绝不能忘记、埋没有这块历史纪念地。
交通:
南三大桥
2008年9月28日,湛江市南三大桥奠基仪式在坡头区举行,南三11万海岛人千百年来的建桥梦将圆!南三大桥总投资1.32亿元,预计2010年通车。大桥建成后作为公益事业,将不收费。
南三大桥
南三大桥
2005年11月,李忠、李华盛、黄壮强、傅腾强、莫延昌、黄土群、郑石轩、郑罗丰、关子敬、吴田华等10位南三籍外出创业成功企业家致富不忘桑梓,联手合资成立湛江市南三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南三大桥选址在麻斜赤后村与渡仔村之间的养殖场附近,跨南三水道,终于南三岛(接已建成的贯岛公路),桥长约861米,引道长171米,总长1032米,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8米。
南三大桥通车时间
2011年9月28日,湛江南三大桥通车,作为我国第七大岛,也是广东省第二大岛,南三岛10万人民的“大桥梦”终于实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