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月,我党宣布在濮、滑、东、长四县边区建立滨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加强对该地区的斗争领导工作。新政权建立后,活动于当地的日、伪、顽反动势力受到了极大的震惊,他们经常纠集武装向抗日根据地进行反扑,妄图吞噬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
国民党冀南专员邵鸿基匪部就是对滨河地区威胁较大的反动势力之一。因此,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打击伪顽反动势力,3月初,冀鲁豫四分区派出两支武装深入到滨河地区开展活动。一支是由团长曾玉良、团政委况玉纯率领的骑兵团,一支是由团长魏文建率领的二十一团。
3月5日傍晚,驻在大寨村的我骑兵团团长曾玉良接到侦查员的敌情报告:邵鸿基带领其赵子安支队刚刚进驻大苏庄、田寨、宋庄等一带,来势骄横,不可一世。曾团长立即派人送信给驻在北面某村的二十一团团长魏文建同志,请他来共商惩敌计划。经过初步商定,决定给予邵鸿基匪部一个迎头痛击,将其驱逐出抗日根据地的边沿地区。当晚,执行任务凯旋而归的骑兵团政委况玉纯了解情况后,即刻回团部与团长共商计划。他们修改了初步制定的战斗方案,改“打击”为“消灭”,力争铲除邵匪这条祸根。
第二天中午,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出发了。三连连长吕照清率领战士们到了距大苏庄二里之遥的黄二村,选好了突破点,打响了战斗。匪徒们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枪声,个个吓得惊愕恍惚,不知所措。受命驻守在大苏庄的敌营长丰某,此时就像受了惊的兔子,在我军攻占大苏庄之前,化妆逃跑。
此时,村西北的主攻部队已经拉开了战斗队形,在连长吕照清的命令下,战士们闻声策马,犹如一支支利箭飞向大苏庄。霎时,杀声阵阵,响彻长空,尘烟弥漫,天昏地暗。战士们不畏敌人的猛烈射击,奋勇杀敌,刹那间,战马攻到村边。守敌被一击即溃,匪徒们丢盔弃甲主,纷纷抱头鼠窜。敌人被重重包围,成了瓮中之鳖。我军成功控制了大苏庄,敌人除部分被俘外,其余的全部向田寨方向逃窜。 此时,驻在田寨的匪首邵鸿基急命赵子安率部向南撤退。敌人一时像炸了营的羊群,各自逃命,互不相顾。吕照清连长率队冲上大堤,果断地命令战士们跨马持刀,追杀敌群。这时,配合主攻的其它连队也冲上来了。几百匹马汇合在一起,好象奔腾而泻的山洪,所向披靡,势不可挡。战士们高喊着“缴枪不杀”奋勇冲杀,在敌群中纵横弛骋,直杀得匪徒们鬼哭狼嚎。包抄敌人后路的骑兵一连也冲上来了,与主攻部队形成了两面夹击的局势。敌人见两面夹击,无路可逃,便纷纷举手缴械,跪地求饶。
邵鸿基、赵子安在10多名匪徒的簇拥下骑马突出包围,拼命地向南逃跑。南部是敌占区,日伪据点林密,我军对地势不太熟悉,战线已拉得太长,继续追击对我军不利。在追至长垣通往东明的大路上时,只得强压怒火,丢掉窜敌,回头清剿战场残匪。
经过70多分钟的激战,暴横一时的赵子安支队,被我骑兵团歼灭,共消灭敌人400多人。这次战斗打的迅速、猛烈,是抗日战争时期上级武装在滨河县谱写的第一曲胜利战歌,大大消弱了邵鸿基这股顽军的力量,打开了滨河县的局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