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好大喜功的炀帝杨广动用大批民力修长城,建洛阳,开运河。隋炀帝还要穷奢极欲,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赋役负担,再加上连年的灾荒,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山东长白山起义首先燃起起义之火。
隋末农民起义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淫逸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百役繁兴,民脂榨尽。仅建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使200万人,半数以上死在工地。他在西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周围100公里。从江南采得大木柱,运往东都,每根大柱须2000人往返递送,沿途络绎不绝。据记载,西苑“堂殿楼观,穷极华丽”,不知搜刮和浪费了人民多少财富!
杨广又在大业七年(611年)至大业十年(614年)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战争。公元611年,隋炀帝为了发动攻打高丽的战争,大批征兵、调粮、造战船。在隋朝官吏监督之下,造船工们日夜立在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去很多人。被政府征调的兵役,由全国各地向幽州(今河北、辽宁地区)集中,源源不断;搬运粮食、兵器、盔甲和攻城机械的民夫千里征途,日夜不绝。许多人有去无回,尸体“臭秽盈路”,十分凄惨。
在农村,“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山东、河北一带,历来是隋统治者搜刮财赋的中心,又是进攻高丽的战争中征调最多、受害最深的地方,再加上这年夏天发大水,山东地区灾情特别严重,“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处在饥寒交迫困境的贫苦农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农民起义的烽火便首先在这里燃起。
济南长白山起义
章丘和邹平交界处的长白山,曾是青年范仲淹潜心读书的地方,如今那里已经被辟为当地的旅游景区,绵延数十公里的长白山,到了春夏之际郁郁葱葱,山林房舍之间,处处点缀着便宜实惠的农家乐饭店。
也就是这里,在古代,曾经是历代农民起义军活跃的地域。特别是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邹平县的王薄大起义就发生在这里。现在,在那里的西窝陀,还竖立有高大的王薄塑像。
公元611年,忍无可忍的济南人民开始聚众反抗。首先是人称“知世郎”的邹平人王薄,在邹平与章丘之间的长白山聚集逃亡农民,举起了反隋的义旗。他不仅多次率军抗击前来镇压的官军,而且还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就地反抗争活路,不到辽东去送死。这支义军在“急闻官军至,提刀向前闯,譬如死辽东,斩头何所伤”的歌声激励下,奋勇争先,曾一度攻打当时济南的政治中心章丘,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后因遭到官府的重兵围剿,从长白山转战到鲁中山区。
公元613年,齐郡主簿孟让,在隋炀帝亲征高丽之际,弃官起义,在长白山举旗反隋。这支义军先是和王薄的起义军联合作战,后来投奔瓦岗义军,转战于盱贻(今江苏境内)一带,占据隋都梁宫,队伍扩至10万余人,威震一时。同年,章丘人杜伏威与临济(今济阳)人辅公柘率众起义,先是奔向长白山,后又转战至江苏六合县一带,在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大败前来围剿的八千精兵,乘胜攻克高邮、历阳(今安徽和县)数城,成为活跃在江淮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支起义军。
此外,公元614年,济南人左孝友聚众10万余人,在蹲狗山起义;济南人房彦藻、秦琼、罗士信、程咬金等人,还参加了瓦岗义军,后来成为隋末农民起义军中的著名领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