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望山 海上丝绸之路的浪漫怀想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新浦区

  霞光冉冉,金色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几十条大型木制帆船正排着梯队缓缓驶入海洋深处。数千童男童女被安置在不同的大船上,他们扒着窗檐望着大海的远方。船队的首领叫徐福,他已经第三次出海远征了,每次都有各种理由没找到神仙,却以船上的粮食和布匹换回了日韩的当地特产,并将农耕和医药等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居民。秦始皇要的长生不老仙丹到底有没有,只有他心里清楚。很明显,他没有找到仙药,却开辟了航线,促进了贸易往来。

  后来,徐福找到一块乐土,自封为王,再也没有回来。

  远去的船队,就像远去的历史,再也没有回来。尽管如此,总有一些遗迹彰显着当年的峥嵘岁月。就像孔望山上的那些石刻和雕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几千年文化进程的见证。

  有些东西,如果你不曾在意它们,它可能会显得毫无出彩之处。孔望山就是一座十分低调,却极具内涵的文化奇山。

  海拔只有129米的孔望山,外形跟别的山头比并无特别之处。老实说,去之前我对此山知之甚少,实在孤陋寡闻。只知道孔子登此山望大海,故名“孔望山”。从字面上看,取名“孔望山”似乎涉嫌抱名人大腿,让这么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借孔子名扬天下。而事实上,当我从山里出来时,突然觉得孔子虽是名人,但就这座山的传奇而言,取名“孔望山”显然有些亏缺了。因为它所包含的东西远远比孔子望海的故事要深远而有意义。

  那些静止了几千年的105尊神像,有佛家菩萨,有道家鼻祖,形态各异,大小不等,构成了一幅佛道共存玄幻画面。这面看似寻常的摩崖石刻像一张布满法术的浮图,不动声色地藏着惊天的秘密。

  在我许久以来的印象中,我国的佛教来源于印度,是从西部地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然后遍布各地。这几乎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孔望山的摩崖石刻上的宗教造像却早于宁夏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 因为这一点,成了孔望山最非凡的意义所在。

  摩崖石刻上的两位高贵的长者是中国道教中顶礼膜拜的偶像黄帝和老子。从摩崖画面上看,道教处于主尊的地位,而一些佛教造像在它的四周展开,这种佛道两教交糅的现象,正是东汉时期的特定产物。

孔望山佛教摩崖石刻为什么比佛教文化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出现得早呢?有人认为这和东汉时期该地区浓厚的宗教气氛和发达的石刻技术有密切关联。也有人认为佛教的传播除了陆上丝绸之路之外,并不排除“海上丝绸之路”同样输入了印度佛教的可能。

  2000年前,孔望山的东边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孔子望海的历史遗迹处我们不妨转过身去,面朝碧波浩瀚的大海,手臂搭在彼此的肩上,迎着风闭上眼,聆听千帆过尽莲花盛开的声音。

  巨大帆船渐行渐近,波涛翻滚,白帆齐展,海鸥在阳光倾泻的海面上盘旋滑翔,甲板上的人们聚集在船头朝着岸边欢呼,挥手。出行多日的中国船商们用丝绸、茶叶、瓷器、五金、书籍换回了西方人的琉璃、象牙、香料、宝石、水晶、驼皮、乳香、沉香、卢荟、胡椒等,可谓收获丰盛,一派祥和。

这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场景,中国人通过这种方式和世界达成贸易往来,有和阿拉伯及欧洲各国商品的互相交易,也有彼此文化的相互渗透。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dszzy

微博主页: http://weibo.com/gfghj

博客主页: http://blog.sina.com.cn/wlyx1994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89254954.html

普通不代表懦弱(2015-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