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座落在美丽的大草原,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奈曼。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为辽西山地北缘,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 1636年置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属中国东北地区。文化分区与东北地区类似,风俗习惯与东北类似。奈曼旗是红山文化核心区之一部分;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古契丹龙庭龙化州,有迄今发现辽代最为完整珍贵的陈国公主墓葬,30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在此辽墓出土;蒙古族“乃蛮”部十六位王爷在这里封郡,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蒙古王府,美丽的诺恩吉雅在这里唱响世界。奈曼旗有距北京最近、中国东北唯一的浩瀚沙漠,中华民族的“祖母河”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在这里交汇是西辽河的起点,有现存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行政驻地大沁他拉镇是中国东北沙漠生态之城,拥有城中有沙漠、沙漠建新城的奇特景观,有与西部胡杨齐名的奈曼怪柳,是养生长寿神石中华麦饭石的原产地,是科尔沁版画的故乡。
奈曼,远古是红山文化核心地区之一,先秦夏商为山戎、东胡、鲜卑先后在此地繁衍。隋唐五代时期,奈曼成为古契丹族龙兴之地,大辽开国之都。翻开中国历史图册奈曼板块,契丹龙庭、龙化州、金铃岗、木叶山、长泊、广平淀,在这些地理符号中记述了青牛白马、契丹八部、梦日坠怀、龙庭现瑞、聪敏英武、神人翼卫、宴诛七王、八部归一、广纳贤士、金铃柴册、燔柴告天、一国两制、四季捺钵、和谐共荣等契丹历史故事和镔戈铁马兴北亚的辉煌历程,以“辽水名国”的契丹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了528年,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生当中最辉煌的业绩都是以龙化州为根据地完成的。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城东金铃岗燔柴告天,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原第一个封建王朝——契丹(后称辽),在龙化州这座皇城里,建设了中国北方草原第一座佛教寺庙——开教寺;第一次实施了“一国两制”——南北面官和因俗而治双轨制政治文化机制;第一个推行了经济结构调整新政——变游牧为牧农工商贸并举;第一个实行了多民族多文化融合——汉、渤海、女真、室韦(蒙古)等诸多民族并存并吸收其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精髓发展自己特色文化;第一个开辟了草原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和欧亚大陆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实现了文化的汲取与经济发展,镔戈铁马铸就了契丹文化历史丰碑。至今,俄罗斯及中亚、西亚、欧洲许多国家仍称中国为“契丹”。1987年发掘的辽代陈国公主墓被称为我国“七五”时期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萧氏家族墓群和陈国公主墓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世纪初,乃蛮(乃奈或奈曼)部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一带,被成吉思汗击败后,隶属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察哈尔部。15世纪明朝时期,奈曼部作为察哈部八鄂托克之一,随蒙古北元车臣达延汗逐水草移居此地。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孙额森伟征诺颜之子衮楚克率奈曼部归顺后金皇太极。清崇德元年(1636年),奈曼正式建旗,后金皇帝赐授衮楚克为奈曼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至中华民国初期,奈曼旗历经十二世十六任郡王,统治奈曼300年。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奈曼人缔造了浓郁的历史文化,创作的著名蒙古族民歌《诺恩吉亚》,大江南北广为传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