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郾城实验中学内。相传彼岸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重修,至清乾隆年有房近千间。寺碑“龙塔古篆”系彼岸寺经幢的俗称。经幢造型优美,高12.18米,幢基为石刻八角形海池,内刻波涛海兽、人物风貌、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等。经幢构图古朴,气韵生动,底层为六角须弥座,各角透雕二龙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佛龛、天王龛。
郾城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西大街路北,是旧时城内最早最大的建筑群。建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了。在历代战乱中虽数遇兵燹,但仍不断有高僧及地方绅士修复和扩建。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郾城彼岸寺历经千年香火鼎盛,名扬四海,为文人学士经常游历之地。历代名人如唐代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苏辙、苏轼,元代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过足迹。
彼岸寺,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三十五公里高寺村西,创建於元。后因屡遭自然和人为破坏,寺内建筑不少被毁,现中轴线上仅存天王殿和中佛殿。天王殿面阔三间,为悬山式灰瓦顶。中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灰瓦顶,建在高台上。该殿斗拱疏朗,且有真昂,袱上施驼峰,八角蜀柱及搏搭牵间多施攀间铺作,柱有明显的生起和侧脚,拱为足材,有隐刻拱眼,梁架用草袱和自然弯材,并用减柱法,是一座较典型的元代建筑。大殿前墙东侧嵌砌石铭记一块,铭曰∶「敕建,至正二年岁次己巳十月十五日,施主李交,韩礼谨志。彼岸寺住持僧广喜、重进、重暹建立。」这是研究彼岸寺的重要资料。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公布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