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及潮州话的来源
——摘录《潮州音类古源考》(约作于1946-1948)
作者:吴双玉(1906-1959)
(1)绪言(节录)
中国本部方言十大系中,闽、粤居其一。而漳、泉、潮、嘉在两者之间又别成特色,所谓福佬语系是也。其语音自福佬以外之人听之,自觉佶屈聱牙,钩辀难辨。第其绍宗古远,渊源有自,则凡治声韵学者,皆莫能否认。所憾者,以方音隔阂,间有论列,多浅尝辄止,凿枘扦格,语焉勿详。
(江湖侠客注:漳、泉、潮、嘉,指福建南部的漳州、泉州,广东东部的潮州、嘉应州[即梅州]。漳、泉、潮讲闽南话潮州话,嘉应州讲客家话)
乡文士治此道者,稽之往昔:清郑昌时《韩江见闻录》亦但云:“以天然音韵比之,皆与韵学通转相合,是声音言语,固有造化妙理运乎其间。”未尝求溯源辨流之功也。是潮州方音之有待于考证,诚不容缓。而中国各地方音几经变迁,南辕北辙,分歧已甚,非做有系统之整理,也无以观其会通,而谋补救之方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
夷考潮州正统民族之来源有史可稽者,当始于春秋时代。是时越灭吴,吴人徙越者数千人。及楚灭越,越人又沿吴人故道南下。此后秦卒戍揭阳,汉定吕嘉之乱,皆使潮州与中原文化发生接触。中原古音之传入,遂以垂至现代。
(江湖侠客注:夷考,即外国人考证。潮州人来自春秋时期先民,最先是吴国,后来是越国,再后是秦国,最后是汉朝。)
声韵学家欲研究中国古音,将大有资于潮州方音,岂待赘词。乃有以为扬州外裔南蛮诀舌,有音无字者,谬矣。
潮州人及潮州话的来源:研究与探索
潮州功夫茶具
(2)结论(节录)
由是观之,吾人可得一结论曰:潮州方音声类,盖以秦汉之古音,即古本声十九类为基。厥后五胡乱华,中原民族纷纷南迁,沿闽省而至潮州,清浊之分既备,复渗入半舌音之日纽,舌齿声照、穿、床、审、禅一系,异域音马玉二纽,即今日之潮音声类是也。
(江湖侠客注:潮州话起源于古代秦朝汉代的古音,后来五胡乱中华,西晋人南下,又带来了中原的语音)
然必考诸方言,博采輶轩,则犹有可以追源溯流,窥见周秦炎汉之遗音。声音虽有南北之殊,而轨道范围井然不紊。
吴珏参与并负主责《潮州志》编纂
郭沫若云:“潮州话是中国的古话中保存得最多的一种方言,和现行的标准语似乎也是距离得最远的一种。这儿所保存着的精神语和特殊语一定很多。对于标准语中之同音字,也可以提供许多救济的资料。”
斯又为国语运动者,所不可不知也。
羌、华族系的分化和迁徙:起源于图中斜线部分,人群迁徙分成了两支。
一支从甘肃一带进入河套平原,时间大约是距今8000到6000年前。他们开始从事农耕、种小米,就是今天汉族的祖先。
而没有进入河套的羌人部落,在距今约3000年的时候,掉头向南向西。与在西藏的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藏族。缅、彝、土家族等,则向今四川、云南一带扩散。
江湖侠客感言:中华各族来自同一大家庭。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听不听,故乡音?
博友丁丁哥说:潮汕人的历程大概是,5000年之前在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区,5000年气候变冷时,南下到山东及中原,商朝时封到河南南部(狮头鹅的原产地)。周灭商一段时间之后去了山西南部,然后经商,一直发展到陕西,于是有了商洛、商县及晋商、陕商。三国之后随司马晋公回到洛阳,后来北方士族随衣冠南渡,到了南京东晋,成为最显赫的王谢之家。这可能是潮州话改造成软音的时期,衣冠南渡可能是著名的徽南民居和徽商、浙商的真源。在之后就是东晋灭亡后,南下江西、福建,并最终落在潮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