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很多人慕名而食,结果确被酸得瞪大了眼睛,不敢再尝试第二口。很多人实在不理解这样奇怪的酸味为何牧民会如此喜爱!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蒙古人非常喜爱奶制品,奶豆腐可谓牛奶的精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84%,富含氨基酸及其他有益身体的微量元素,是营养丰富,提高免疫力,美容养颜的佳品。这无疑是牧民们补充能量的佳品。
在某种意义上,奶豆腐不仅仅是一道吃食,更是体现了牧民的艺术造诣。做奶豆腐的木模因地而异,形状各异。有的块头非常大,有点像大方砖,有的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月饼模具很相似,不但有各种形状,而且刻有非常精致的民族传统纹理、图案,花纹,这样做出来的奶豆腐就不仅仅是一种食品,而且也包含了一定的艺术成分。
高粱米饭
将高粱脱皮,用以煮饭、熬粥。夏季炎热时节,把高粱米饭放入凉水里,称为“水饭”。秋季,用新鲜白菜叶将米饭、葱段、香菜及豆酱、肉丝裹成一团,称为“菜包”。饭里放豇豆同煮,称“豆干饭”。把高粱米加工成面,和成面团,在格豆板上搓入滚水锅内,即成为“格格豆”。
烤全羊
"全羊"的烹制要掌握以下要领:做"全羊"的羊必须是绵羊, 以两三岁的竭羊为上品。所谓"全羊",实际上并不是把羊的全部 肉都用,而是将腿尽毛的整绵羊,只用不带蹄子的四肢(两条前 肢各带四条肋骨)、腰背部和尾巴、胸腔骨和去掉下顿的头,其他 肉都不用。羊宰杀后按上述要求切割好,控放一二小时,等血水 控出,凉透后,用尖刀把各关节从里边卸开,肉厚的地方也要从 里面适当切开,这样既熟得均匀,也便于食用,但表面的肉要连 着,从外边看是整体。羊头的毛燎净洗洁,别的肉不能洗,用刀刮 一刮不净之处即可。然后将肉放到锅里,再倒凉水,用文火烧煮, 水烧开后把血沫撇掉,什么佐料都不放,在出锅前放少量盐也可 以。所以煮"全羊"也叫"清水煮全羊"。 煮肉要讲技术,肉要煮到最厚的地方割开时稍显红色,这就 需要掌握好火侯,煮得好的肉又嫩又香,具有原羊肉的清香味。 不能吃淡肉的可以蘸点盐水和酱油。
煮好的肉出锅后,去掉内膜、筋头等,把四肢按原来的部位 放在长方形大托盘里,上边放腰背部,胸腔骨放在左边,最上面 放羊头,头朝前,尾向后,羊头上放一块奶酪,以示对客人的尊 重。盘子边上放一把蒙古刀子,以备主宾使用。上好盘子的肉就 叫"全羊"。
全羊席没有别的菜。盘子放到主宾席上时,羊头朝主宾,羊 尾向外。放好后,先向主宾敬三杯奶子酒,如没有奶子酒,用其他 酒也可以。敬酒之后,由主宾拿刀子拉下羊背部两边的两条肉, 表示客人先享受了。然后来人将连着的肉切开,但肉的位置不能 动。这时宾主可以尽情地吃了。一般在吃肉时不再敬酒。吃好 后再喝一碗用肉汤煮的大米粥。
席散后,男女青年开始敬酒献歌,也有在吃肉时就开始敬酒 献歌的。全羊席的烹制法和仪式,虽因地区不同有所差异,但大 体上是一致的。
肥牛肉
科尔沁区耸立在美丽富饶的科尔沁大草原。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誉,蒙古族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孝庄文皇后的故里。自古以游牧为生的蒙古人最集中的地区,具有悠久的草原畜牧传统面积大约45-60万平方公里天然牧场,地处北纬42度-45度,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阳光、雨水,水草丰美,牧草优良,生长植物1600多种,其中可做优质牧草的有900余种。
.科尔沁是中国最理想的天然牧场。 素有“黄牛之乡”美誉的科尔沁草原,是科尔沁牛、西门塔尔牛的繁育基地。原产瑞士的西门塔尔牛,生长期短、出肉率高、肉质细嫩,是肉牛加工最理想的品种,经过五十年的精心培育,西门塔尔牛在科尔沁草原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养殖,形成了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群,为牛肉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牛源。 科尔沁区辖有5个国有农牧场:胡力原种繁殖场、莫力庙羊场、哲南农场、三义堂农场、半截店牧场。 科尔沁草原有较大面积的天然牧场和近2000万头(只)的科尔沁红牛、兴安细毛羊和蒙古牛羊。
科尔沁肥牛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科尔沁肥牛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通政函〔2006〕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开鲁县、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等8个旗、县、区、市现辖行政区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