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主要作物有水稻、旱禾、芋头,稻禾一年一造,还没有两造。耕田地用牛,灌溉用水车、也用戽斗。其他作物有小米、大小麦、荞麦、高梁、黄豆、芝麻、白菜、青菜、苋菜、苦马菜、葱、蒜、韭菜、黄瓜、丝瓜、葫芦、香瓜、苦瓜、白萝卜、茼蒿、茄子、桃子、李、梨、柚、桔、石榴、枇杷、黄皮果等,养殖动物主要有鸡、鹅、鸭、马、牛、羊、
猪等。以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主,工商贸易业不发达。但制糖业在明代还有土糖生产,清乾隆年间已进入大宗生产,清末民初远销桂北、湖广各地。
民国时期,花生、木薯、甘蔗开始变为主要经济作物,其中甘蔗大面积种植,成为广西产糖大县,主要生产冰糖、块糖,出口东南亚和港澳地区。这个时期,工业不发达,手工业居多,机械化程度很低,除了制糖工业外,还有采矿业,如响水铁矿。商业主要有糖、油、菜、果、牛、猪集市贸易,城乡流通开始繁荣。
解放后,农业生产项目增多,规模扩大,工业形成了制糖、采矿、机构、化肥、建材、印刷及多个产业机构化程度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形成蔗、粮、桑蚕、林、果、蓄牧多项规模化并举,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引导,专业服务组织推动的格局,规模扩大,档次提升,结构调优。工业方面,增加酒精、缫丝、化工、林竹加工、轧钢等项目,规模扩大,档次提升,自动化程度及产量极大提高。商贸业发达繁荣,县城有3个集留市场,连琐超市、门面、店辅林林总总。服务业繁荣,饮食业门类繁多, 美容保健行业方兴未艾,货客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往返于柳州、桂林、南宁、广东及县内各乡镇之间。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在解放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