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的山歌:鹿寨自古以来就是壮族先民的原居地。这里的群众十分喜欢山歌,对歌仙刘三姐更是顶礼膜拜。旧时,不但塑有她的神像,逢年过节还要抬着四处出游祈求保佑。鹿寨民间音乐里的山歌,腔调优美种类繁多。按地域划分,有四排腔、龙江腔、寨沙腔、江口腔、平山腔和瑶族红堂歌等等。四排腔和龙江腔的两个双声部唱腔,在1986年时已收入《广西民间音乐集成》。鹿寨是壮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古朴的民风民俗造就了鹿寨人爱山歌、唱山歌、听山歌、赶歌圩的传统。近几年,又发现平山腔和屯秋腔。鹿寨山歌语言上除了桂柳方言外,还有以壮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唱的山歌。多声部山歌主要流传在鹿寨县平山、中渡、龙江等乡镇一带,多以二声部为主。唱歌的时候,一人领唱主旋律,而且歌词多由领唱者即兴编辑,出口成歌;另一人则在后半句加入和声,曲调优美,音律和谐。由于是二声部山歌,需要歌者有较强的乐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多声部山歌的流行。山歌在从前是壮族男女青年进行沟通交流的有效载体,现在山歌除了传情以外,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了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
鹿寨山歌腔调优美,种类繁多,按地域划分,有四排腔、龙江腔、寨沙腔、江口腔、平山腔和瑶族红堂歌等,其中又以平山山歌为代表。作为全区惟一一个双声部山歌,平山山歌唱法独特、韵律优美,和声极富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现已成为鹿寨特色民俗文化品牌和柳州文化品牌之一,也是自治区壮民族的标志文化之一,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目前,该县有广西山歌王两人,另有4名年轻歌手正在参评广西山歌王。
平山镇石头屯的民风淳朴,幸福指数高。每每夕阳西下,劳累了一天的村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约而同来到村旁的竹林下,唱起山歌,他们想起什么就唱什么,用他们简单朴素的音乐表达他们的愉快心情。
原声态的平山腔和屯秋腔曲调,是中国传统的五声谱。主体音乐简单朴素,曲调走势平合流畅,是大众化的通俗歌曲。唱词是五言四句壮欢压腰韵,用双声部方式演唱,民间俗称“公母腔”。即每队由两位歌手组成,其中一人主唱另一人伴唱起到衬托与合声的作用。两个旋律间线条清晰,主旋律在高音部,次旋律在低音部。他们相互交错、重叠,由于合声合理跌宕有序,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山歌属口头文学,依曲编词,即兴而歌是山歌的基本特征,平山山歌里的双声部能将这一特征发挥到最佳状态。在山歌对唱时,如果是一人而歌,曲调当然就过于简单,如果是多人、多声部又很难做到随问随答出口成歌。两人双声部在对歌时既能快速对答如流,又增添曲调和谐甜美的观赏性。
平山山歌的唱腔以本地的壮欢平山腔和屯秋腔为主,也有外地流传来的太平腔和桂柳腔。平山山歌问字要音,吐字清晰。还可根据演唱情绪需要,既可悲唱也可欢歌。为演唱者提供一个可塑性很大的艺术平台。
平山山歌言简意明,诙谐风趣。不管是在县城广场还是在田边地角都深受群众欢迎。作为民间音乐的鹿寨山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由于现实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经受不了现代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现在,老一辈的民间歌手越来越少,面临青黄不接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严重地步。近几年来,鹿寨县已作出保护计划,采取措施抢救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是传承弘扬鹿寨山歌。近几年来,为了传承和弘扬鹿寨山歌,我县每年都举办了山歌培训,并邀请自治区山歌学会副会长黄晓萍老师前来授课。县文群部门还整理编辑出版近5万字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鹿寨县平山山歌集》,除较详细介绍平山山歌的特点外,还收集了群众传唱的600多段山歌唱词,2009年,我县平山山歌被区、市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参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鹿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和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民间山歌队成立。标志着该镇民间艺术文化活动的又一突破和创新。为推进 “文化鹿寨”建设,加快城乡文化发展,利用山歌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关心下一代,以山歌为载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山歌敬五老,以山歌育后人,激发老年人的生活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会作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深入。鹿寨镇关工委民间山歌队的正式成立,标志着该镇民间艺术文化活动的又一突破和创新。
鹿寨将对青少年的教育融入山歌中,用山歌唱出来,达到教育宣传的目的,是鹿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特色之一。2010年11月2日中午,该县在文化广场举行了一场“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山歌大赛,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和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获得了良好的现场效果。
三是鹿寨山歌腔调优美。自古以来,鹿寨县就是壮族先民的原居地之一。鹿寨山歌腔调优美,种类繁多,按地域划分,有四排腔、龙江腔、寨沙腔、江口腔、平山腔和瑶族红堂歌等,其中又以平山山歌为代表。作为全区惟一一个双声部山歌,平山山歌唱法独特、韵律优美,和声极富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现已成为鹿寨特色民俗文化品牌和柳州文化品牌之一,也是自治区壮民族的标志文化之一,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目前,该县有广西山歌王两人,另有4名年轻歌手正在参加广西山歌王评选。
四是美丽的壮乡村成歌海。我县2011年三月三歌会在平山镇石豆屯举行——美丽乡村成歌海。近年来我县加大力度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山山歌,深受民间喜爱。以前三月三的时候,附近喜爱山歌的群众都自发举行歌会,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为让平山山歌能够薪火相传,我县目前已形成相关制度,每年三月三都会组织县里面的山歌迷欢度节日,并且邀请县外的山歌手前来,加深彼此的交流,让这民俗节日传承下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