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5年,原名“溧阳县职业中学”,另挂“常州职业中专分校”校牌;1988年首批跨入江苏省重点职业高中行列,并更名为“江苏省溧阳职业高级中学”; 2000年与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溧阳市分校合并组建成立“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2010年经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教育厅认定,更名为“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现有燕山、城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7亩,校舍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亿元,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近3500万元。
学校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开设专业有:机电、数控、电工电子、计算机、财会、建筑、化工、英语、汽车维修、园林花卉等,形成了机电技术、数控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会计等5大专业为主的专业群、发展链。截至2010年,累计向社会输送普通专科毕业生860多人,五年制高职毕业生600多人,中职毕业生18000多人,成人大专毕业生2700人、本科毕业生1000多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000多人(最多时近6000人),开放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类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在籍学员2000人;举办各类岗位或等级培训,年培训达6000人次。
坚持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服务。着力推进品牌专业建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等3个专业再次成为新一轮省级重点骨干示范专业,财务会计专业是常州市级示范专业。建成了以机电、数控、计算机、电工电子、财会等为主的五大校内实训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建立了40多个校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多个“前校后厂”式校内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省、常州市组织的历次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不断满足学生高层次发展需求,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历年对口高考成绩在常州乃至全省同类学校中一直保持领先,每年有约20%的毕业生通过对口高考升入普通高校就读。积极实施“5112”教育富民工程,努力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每年有约5%的毕业生应征入伍,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在99%以上,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创业致富的毕业生典型。
坚持为教师的发展提高服务。现有专任教师286人,其中:具有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94人,中级职称的教师102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和常州市、溧阳市级“四类”优秀教师、骨干“双师型”教师80多人;江苏省职业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4人,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具有高级工以上或非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0%以上。“八五”以来,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常州市、溧阳市科技成果进步奖;“十一五”以来,省级立项课题《范例教学模式在成人开放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溧阳市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全国教科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顺利结题。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发展为根本”的办学方向,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诚信立德、自强立业”为校训,践行“教学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的方针,“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推进学校的发展”,铸成了“团结务实、严谨创新”的校风,“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风,“爱学、勤学、善学、博学”的学风,凝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以中等职教为主,融高等职教、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社会培训于一体”的办学格局。先后获得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管理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首批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首批江苏省和谐校园(职业学校)、全省基层依法治理先进集体、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常州市双拥模范单位、常州市科技拥军先进单位、常州市卫生模范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教育装备先进集体等荣誉;并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江苏省优秀青年创业实践基地、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 “中华·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首批省级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常州市中学生报务训练基地、常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基地、溧阳市预备役军事技术学校、溧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目前,学校正处于“强内涵、重实绩、提品位、铸品牌、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全体师生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努力把学校建成“理念一流、师资一流、设施设备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融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于一体”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示范辐射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