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位东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西南与喀什地区接壤,南与和田地区相望,北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邻,西北以天山山脉中梁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东西最长处513千米,南北最宽处约386千米。总面积13.25万平方公里,占新疆面积的8%。
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238.97万(不含阿拉尔市)。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2013年阿克苏市地方生产总值(GDP)1438134 万元。
历史上,阿克苏地区曾经是连接中亚、西亚和中原地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秦汉时期已发展成为"城郭诸国",在西域36国中,龟兹、姑墨、温宿诸国都在今阿克苏境内。西汉初期,阿克苏为姑墨国,辖今拜城县、温宿县、阿克苏市一带。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姑墨归西域都护府管辖。魏晋南北朝时期,姑墨受龟兹辖控。隋朝时西域为西突厥所制,本境属西域校尉。唐代姑墨州归龟兹都督府管辖。唐末至北宋,本区属西州回鹘地。元代为蒙古宗王察合台封地。明代为察合台后裔吐鲁番王地。清代平定准噶尔部后,设阿克苏办事大臣,后设阿克苏郡王。光绪八年(1882年)设阿克苏道,1884年始建阿克苏城。
民国时期
民国17年(1928年)改阿克苏道为阿克苏行政区。民国22年(1933年)更名为第四行政区并设立行政长管公署。民国32年(1943年)改为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解放后
1949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二军五师进驻阿克苏。1950年成立阿克苏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1月改为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