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感觉的"凉皮"

家乡区县: 甘肃省礼县

  热面皮爽滑筋道,辣味十足,为礼县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

  有专门做面皮的作坊,大都是简陋的房子,墙壁一律熏得黑乎乎的。门口挂一块木板或者直接在墙上用红漆写上“热面皮”三个大字,算是招牌。有些名气较大点的,索性连招牌都不用,客人自己就能找上门来。进屋去,迎面总是一张矮方桌,上面摆着各种佐料,周围散乱地放着几条长凳和一些小木凳,坐上去总会吱吱扭动。

  大都是夫妻店。妻子负责蒸面皮,切面皮。丈夫则洗碗烧火地打下手。客人进来了,也不用招呼。要了面皮,自己找地儿坐。往往是人多凳子少,而很多人就会端着碗蹲在店外的马路边上吃。碗是土瓷碗,洗净后在热水里消毒。也有讲卫生的,要求在碗上套塑料袋,但大多人总不那么讲究。因为面皮越热味道越好吃,而在热水里刚消过毒的碗,更能增加面皮的热度。虽然硬件如此简陋,却一点不影响人们吃它时的热情。

   热面皮只卖半天。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是吃面皮的黄金时段。每每这时候,店里外都熙熙攘攘挤满了人。不排队,不卖饭票,甚至女老板连客人所吃的碗数都不计。人太多,想数也数不过来,索性不数了,只管把切好的面皮一碗一碗地给客人接到手上。客人吃完了,就都很自觉地把钱递给女店主。这之间会有几句简单的对话。客人把钱交给女店主,女店主问:要几碗?客人答:三碗。忙得不可开交的女店主就按客人说的碗数熟练地找钱。

  陕西有著名的凉皮,窃以为它就是礼县热面皮的娘家。据贾平凹先生《陕西小吃小识录》所说,制法是“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的条为宜。笼上铺白纱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气圆,约六七分钟即熟。将面皮从笼箅上扣在案上,每张面皮上抹一层菜油,叠堆一起晾凉后用摆刀切成细条。” 礼县的热面皮做法与之相同,只是后者喜欢热食。佐料也是以醋、蒜汁、味精、盐、辣椒油为主。与陕西凉皮的不同的是,礼县热面皮多了面筋和面糊。面筋是用“洗净”的面团蒸的。所谓“洗净”就是把面团揉到洗不出面浆来为止。洗净的面筋,吃起来酥软又筋道。面糊是用炒面兑出来的汤汁,里面也加香料,起湿滑的作用。

  一般,在店里,热面皮跟茶叶蛋一起卖。一碗热乎乎的面皮,加上汪汪一层辣椒,再切上一个茶叶蛋,那个香啊。红幽幽的辣椒糊在面皮上厚厚的一层,鸡蛋切成四瓣,黄是黄白是白。几种颜色放在一起,看一眼就能让人流口水。

   当然,在礼县,不吃热面皮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了的。

KERWIN(2015-04-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