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政策—产业

家乡区县: 陕西省神木县

     对于政策我觉得我生在了一个幸福的地方,神木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过,在我看来神木的政策是极好的,有免费医疗、产业优惠政策、12年免费义务教育......现在就给大家介绍神木的产业政策吧。

    一、工业化富裕农民+农民市民化
    一是发展县域工业经济,以大产业支撑二、三产业发展。神木县已打造形成“煤炭、兰炭、化工、电力、载能、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四年前的279亿元增长到860亿元,年均增长32%。神木已成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县(亿吨级)、全国最大的兰炭基地(千万吨级)、聚氯乙烯基地(百万吨级),西部最大的火电基地(600万千瓦)、浮法玻璃基地(600万重量箱)和电石基地(百万吨级),为农村劳动力提升和转移奠定基石。二是通过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为了促进农民进城创业,县上以补贴或免费的方式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和人人技能培训,企业经理人培训,对全县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16至45周岁的青年农民进行计算机、机电、农机维修等专业培训。仅2011年,全县累计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1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此外,神木科学制定农民工就业保障制度和新落户企业用工指标制度,并不断开发公益性岗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神木农村转移劳动力达2万人次,就业率达到95%。三是落实公民权利为核心,完善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全县实施的全民免费医疗、15年免费教育、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等重大民生领域实现城乡统一标准,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生计上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神木已建成各类保障房8744套(约80万平方米),拟再建2.5万套(约200万平方米)保障房,以满足进城农民进城的住房需求。五是改革户籍制度。神木县打破城乡居民户籍制度,统一为居民,并积极引导、鼓励不适宜人居和生产的村组居民以自愿的方式进城落户,对举家迁入城镇并完全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让农民摈弃“回头望”心理,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工业革命的新路子。

    二、产业化发展农业+农业生态化
    近几年,神木县注重引导产业转型发展,并制定了各项利农惠农政策和农产业鼓励政策,财政累计投入达7.33亿,启动实施了“333农民致富”工程,培育壮大了以神木四妹子、通海羊绒、小康农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成功克隆陕北白绒山羊,创造地膜花生和旱地谷子亩产全国最高记录,形成了西沟四卜树、解家堡赵家沟、店塔瑞盛、尔林兔等特色农业园区。2011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增长到14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2%。
    三、城镇化繁荣农村+农村集约化
    几年来,神木县部分条件落后的村开始逐步向镇区发展,农村依靠城镇开始走向繁荣。神木融合发展中,一是高标准打造一批重点镇、示范镇。县上除大力发展新村、二村、西沙、铧山等46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外,加快吸引农村人口和产业向“一体(县城)两翼(榆林至神木、神木至大柳塔工业走廊)”城镇带集中,推行扩权镇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能力,打造宜居环境和生存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神木县以县城为轴心,以大柳塔镇、店塔、锦界、店塔为“V”字形城镇带已集聚人口达到32万人左右,全县城镇化水平已达到70%以上。二是搞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在保证城乡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将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宅基地,臵换相等面积的城镇建设用地,有效破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局面,解决农村宅基地大量闲臵问题,让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三是收缩村组数量。神木在有条件的镇,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龙头企业 村级组织 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构建“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靠分红”的新格局,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构筑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

海海(2014-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