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渝中区的较场口,紧邻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旁,有一条连接主城上半城到下半城的名为十八梯老街。
这条老街全部是青条石砌成的石阶或青石板铺就的路,传说有十八级。而十八梯得名是弯弯折折的十八段石梯,一路向上,每隔几步,就有一小块正好能让人歇气的小平台,山城爬坡上坎的独特风貌在这里呈现得彻底而强烈。石梯边,各个年代的居民老房子里,演绎着数不清的百姓故事。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来那十八级台阶的踪迹,但十八梯的名字却流传下来至今。
据说十八梯是清朝时候力夫走卒们为了有个安身睡觉的窝而搭盖建成的,迄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它依然散发着的是浓浓的市井气息,尽管它离市内最繁华的解放碑仅是一条马路之遥,但这里却与大都市、与繁华几乎是绝缘的。这里保留着很多解放前的旧建筑和窄街小巷,这条街是绝对典型的重庆式老街,连同原汁原味的老重庆的底层生活,使十八梯成为重庆平民生活的典型缩影。而今在拆迁老城的狂潮中,十八梯也绝对成为重庆老城区仅存的老市井之缩影。正所谓:没有到十八梯,便不知道重庆人文历史的变迁;没有到十八梯,便不知道重庆的坡坡坎坎有多曲折;没有到十八梯,便不知道重庆老城与新城的区别在何处;没有到十八梯,便不知道重庆的吊角楼有如此的魅力。
从较场口顺石阶往下,两旁大多是两层或三层的旧式木头板房,黑色瓦屋顶或油毛毡屋顶高低错落有致,很多还是用吊脚撑起的。这些房屋的第一层基本上都是一间挨一间的小商铺,如火锅店、理发店、裁缝店、杂货店、皮匠铺、录象室、小饭馆、串串香摊、麻将馆、还有小工厂……。
虽然已经拆迁了一部分,可从那断墙残垣中能感受到夕日的辉煌和喧嚣——老重庆的市民生活是从这里开始的。也许,人们今天住着别墅、花园洋房、高楼大厦,可他们的祖辈是从十八梯这类的老街走出来的,或者有些人干脆就是直接从这些老街出走的;也许,有些人出国去享受着“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的生活,我想,在百无聊赖之余他们一定会怀念过去那小街小巷吊角楼,怀念那从上半城曲曲折折一直通往下半城的台阶,因为这些都已经成为儿时的记忆根深蒂固地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