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肉饵丝

家乡区县: 云南省大理市

大理有许多特色美食小吃都是由饵块、饵丝衍生出来的,大理耙肉饵丝也是云南名小吃之一,具有味清香,肉炖耙糯,汁浓不腻,味醇鲜美,饵丝筋润的特点,让人品尝后怀念不已。


关于耙肉饵丝的来历在大理当地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的蒙化城(现在云南的巍山县),因一次意外山火将当地居民饲养的家猪烧死了不少,居民们舍不得丢弃,于是便把烧焦的猪洗净后刮去外表的胡渣重新放入土锅中炖煮。为了去除猪肉的糊味,他们添进了当地的阉鸡肉和云南火腿,先用大火猛煮后捞去汤面的浮沫,再加入草果、生姜等继续用温火耐心熬制到肉已经相当酥软滑腻,最后放上用巍山有名的“黄皮谷”米制成的饵丝一起加工,结果味道出乎预料的好,当地居民也可谓是因祸得福,从此以后又多了一道特色美食。


据说,当年南诏王皮逻阁曾用它招待大唐使节,受到极高赞誉,从此耙肉饵丝便名声大振,被誉为南诏故地饮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耙肉饵丝仍是大理巍山一带最具特色的名小吃之一。


耙肉饵丝也有被写成“扒肉饵丝”,这种写法应该是一种误写。“耙”字在云南话里面的意思是软的意思,能更加贴切的描述这种小吃里面的主材料-猪肉。之所以会有“扒肉饵丝”的出现,估计是因为外地过来大理旅游的朋友品尝耙肉饵丝后恋恋不忘,但只是记得口头上的叫法,而不确定正确文字怎么写的,所以出现了“扒肉饵丝”的写法。

绛尘(2014-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