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这是800多年前,一代诗宗杨万里描绘的家乡初夏傍晚时的优美景色。这地方便是千年古村——吉水湴塘。
湴塘,顾名思义是淤泥较多的池塘。据湴塘《忠节杨氏总湴谱》载:唐朝末年杨辂由陕西华阴县来江西任吉州刺史,适逢杨行密之乱,杨辂和儿子们为避乱要择新居,某日乘马来到南溪畔,马陷于淤泥之中,进退两难。杨辂和儿子们见此地前有朝元岭,后有后龙山,中有南溪水,乃风水宝地,于是择此定居。从此,千年古村便繁衍生息至今。
杨辂为庐陵杨姓始祖。他生有9个儿子,除大儿子和二儿子落户吉水外,三子至九子分别徙居江西、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后裔遍布华南、台湾、菲律宾等地,湴塘由此成为杨氏迁徙的中转站。明朝四朝宰辅杨士奇晚年衣锦还乡回泰和时,特专程到杨辂墓前祭祀,并立下了“二十一世孙士奇展墓”的石柱,该石柱今天仍屹立在杨辂墓前。
湴塘历代的先贤中,影响最大的是杨万里。他积极主张抗金,遇事正直敢言,为官清廉,爱国忧民,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杰出的大诗人。“四海诚斋独霸诗”便是同代人对他的评价。湴塘,今属吉水县黄桥镇的一个自然村,距镇政府2公里,赣粤高速公路、吉阜公路傍村而过。全村屋接巷连,聚居一处,共有300多户、1300多人,均是杨姓。自宋以来,湴塘忠义节烈之先贤辈出,孕育了“江西三瑞”之一的杨丕、中奉大夫杨存、“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舍生取义的杨邦义、被宋宁宗称为“廉吏”的杨长儒、广西名宦杨必进等,留下了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
湴塘的名胜古迹很多。今天仍留下来的有:北宋修建的庐陵杨氏忠节总祠、南溪桥、南宋光宗皇帝敕建的御书楼(现存遗址)、杨万里墓、云际寺等。文物有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诚斋文集》木刻版1491块。杨万里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湴塘为什么能千年兴盛不衰?究其原因有四:一是优越的自然条件打好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基础。二是尊儒重教,使得人才辈出。如杨万里的父亲杨芾不求衣食住宅,忍饥挨饿,却购书藏书1000多卷,鼓励儿子拜名师,终成大器。三是严密的宗法制度。“四季灯火平安,春秋祭祖祀宗”,这是湴塘总祠神龛上的对联,也是湴塘人的口号。该村至今保留了正月十三至十五晚上撑百节风笼龙灯的风俗,撑者全是青壮年,长四、五百节,这些都增强了全村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是保持清廉正直的家风。从《总谱》上可以看出,湴塘在宋、明、清时做官人很多,都能激浊扬清,正道直行。如杨万里的大儿子杨长儒官做得不小,死时竟无以为殓,衣衾棺椁全由亲友捐赠。家风世代相传,以致成为民风淳朴的千年古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