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中学
宁海县知恩中学创办于1989年7月,现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刚创办时仅为4班初中,从1993年开始招收高中,1999年初中部剥离,成为完全高中。建校初,蒙香港同胞沈炳麟先生与赵安中先生鼎力相助,分别捐建了“庆同教学楼”、“旭明教研楼”、“颐美教学楼”、“林杏琴图书楼”等多幢教学用楼,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任校长、党总支书记孙培丰。
地理位置
知恩中学校址位于宁海县城关跃龙街道桃源中路78号,地处宁海县城黄金地段,校园环境清幽宜人,是闹中取静的育人佳地。学校创办之初占地面积仅为24亩,在各级政府部门关怀下,先后划拨土地:91年0.43亩、93年11亩、99年14亩,2005年把占地43.04亩的体育中心使用权划归知恩中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92亩,建筑面积25780平方米,绿化面积5459平方米,场地宽敞,绿草如茵,环境优美。
而宁海县体育中心也在知恩中学领导班子的悉心维护下,秉承公平公正不盈利的理念,在清晨与夜晚向公众开放,宁海人民在宁海县体育中心锻炼身体,为创建美丽城市打好强壮的身体基础。宁海县体育事业发达,特别是足球项目,每年宁海足协都会组织一些赛事供公众参与,大部分比赛都会放在宁海县体育中心进行,并且宁海县体育中心也承办过各种县级足球赛事,拥有一个标准比例的足球场和能够容纳2000名观众的座位。相比大门紧闭的知恩死敌宁海中学来讲,知恩中学的体育场更显得人性化。
学校规模
知恩中学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自成一体,又相互呼应。教学设施完善,拥有按照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建造的科技综合实验大楼(内有仪器设备较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校园音响系统、校园闭路系统、多功能报告厅、餐饮中心、体育馆、塑胶标准田径场、藏书8万余册的图书馆、千兆校园局域网络以及教室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37人,其中市名师1人,市骨干教师2人,县级名师、骨干13人,高级教师43人。2007年,学校设28教学班,在校学生1397人,教职工110人。 学校自2006年10月设立党总支,下设文科、理科、后勤、桃源4个支部,共有60名党员。学校同时设立工会委员会和团委,开展经常性工作。
学校成绩
知恩中学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率先在学校生活区建立了团组织,2005年宁波市六所高校18人到知恩中学校生活区参观、学习,上极主管部门也多次到知恩中学考察,对这一创举予以高度评价。同时,知恩中学还被确定为中国美术学院成教进修部的实验基地,并与潘天寿小学美术班、潘天寿中学美术班配套成龙,至今年已招收四届美术班,其中首届美术班25人中共有17人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
知恩中学坚持素质教育,努力减负增效,培养出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如获得全国高中英语竞赛特等奖的杨晓敏同学和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叶振宇同学等。学生参加化学、生物、物理、数学等学科竞赛,多次在省、市、县级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近年共获市级以上奖项500余人次。此外,学校还创建了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近五年高考,上重点线人数均过百,2005年上重点线149人,2006年上重点线126人,2007年上重点线131人,2009年上重点线147人 ,2010年上重点线129个,2012年上重点线149人。其中美术班全省有名。
自建校以来,年青的知恩中学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届首肯和厚爱。学校先后被评为县首批“行为规范学校”、县“德育工作十佳先进集体”、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先进团组织”、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宁波市“德育先进集体”、宁波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市“先进单位”、“高中会考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宁波市“受赠项目管理使用先进单位”、宁波市“园林式单位”、县“卫生先进单位”、县“治安安全单位”、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一级重点中学,还通过了省一级档案标准认定。
今后知恩中学还将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在校长应华彬的带领下,拓宽思路,务实创新,力争向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营造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标准的教育设施、培养高素质的年轻一代的目标迈进,为早日成为宁波市一流的省一级重点中学而不断努力。
这是我的母校
说起母校,我想起了一句很好笑但却很深刻的话。“母校是你骂十句,但却不准别人骂一句的地方”。是的,母校是一个留下我们太多回忆的地方,欢笑,泪水,友情,爱情,师生情交织的地方。
我高中的母校名字叫知恩——知恩中学。“知恩”现在想想真是个好名字,知恩图报嘛。我上网查了知恩图报的由来,是这样的: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出自《说苑•复恩》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意思就是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
毕业之后偶尔也会回来看看,教室里那些埋头奋斗的学生的样子,总会勾起不少回忆。我们学校不大,但是绿化很好,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在草地上坐坐。还有曾经的任课老师,熟悉的笑容,总是备感亲切。
我现在是大二的学生,马上就要成为大三的人啦,离步入社会也不远了,但我会永远记住我的母校,那个教会我知恩图报的地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