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互联网浪潮的销声匿迹,很多“凑热闹”的公司倒下了,凡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前来凑热闹的人仍然一波接一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虽然凡客诚品不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但是它的发展模式和过程很值得制造业同行进行参考。
还记得当年韩寒、王珞丹代言的铺满整个城市的凡客广告吗?有多少人迷醉于凡客体,又有多少创业公司以凡客和陈年的故事激励自己功与成……电商?传统制造?互联网基因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在凡客身上,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将目光瞄准了陈年一年一度的反思。凡客,还回归来吗?陈年还会崛起吗?我们拭目以待。
凡客最辉煌的时候,陈年曾放出豪言:“我希望我将来能够把LV收购了,然后就卖跟凡客诚品一样的价钱,我也希望把匡威收购了,帆布鞋就卖50块,卓越用了6年时间才实现过亿,凡客诚品只用了一年,未来5年凡客诚品将在国内成为一个1000亿元规模的公司。”那个时候的陈岩,认为凡客将来绝对有这个能力。2010年凡客诚品对外宣称销售规模已经达到20亿元,2011年将目标提升至100亿元,2012年目标300亿,2015年目标销售规模超过1000亿。
然而,现在期限到了,凡客当初的豪言成了笑话,也许当初不是没有机会做到,而是他们最终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凡客的崛起与衰落,令无数人扼腕,但如同现在陈年的反思一样,四年前,凡客跃进、陈年狂热、行业里一片叫好,谁会预料到凡客如过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也没有人想到,就算有雷军的“加持”、雷军、陈年两人在办公室喝酒到天亮的“痛定思痛”,也未能让凡客免于大厦将倾。
46岁的陈年在反思之后,甚至显露出了一丝意兴阑珊。“该说的都说过了,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再好说的。”3月底,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陈年透过凡客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
而回头来看凡客的发展路径,从扩张到收缩,从激进到蛰伏,短短几年间所反映出来的互联网经济的狂热与泡沫,足以让行业警醒。
盲目扩张,人浮于事
陈岩这样反思:2011年,凡客最热闹时,公司里有一万三千多人,光总裁级的领导就有三四十位,凡客却步步陷入危机。现在,凡客只剩下不到300人,做衬衫的核心团队只有7个人,但业务运转得很顺畅。我不免想,以前那么多人平时都在干吗?
公司越做越大,混日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这样说:“当我要认真做一件白衬衫时,我去问这些专业人员,要用什么面料、什么版型、怎样制作,没人能说出门道。”为了让这些凑热闹的人都离开,2013年陈岩下定决心,将公司从繁华的西二环写字楼,搬到南五环亦庄,他没想到,最后凡客只剩下不到三百人。
企业价值才是核心管理
陈岩这样反思:凡客曾经为了达到年销售额100亿的目标,倒推需要扩张多少品类、多少SKU(库存量单位),需要有多少人去承担这样的业务量。按照一个人管七个人的原则,公司就要有几十位副总、两三百位总监。那时,我自己也陶醉在这种热闹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怎么管理这一万多人,却不知道公司真正要管理的应该是价值。
人追求的是自我价值,一个企业同样要有自己的价值,这是企业立足的根本,凡客缺少的正是这种价值。
不够专注,不够极致
这是陈岩的好友雷军对凡客的评价。陈岩自述:2013年8月29日,我为了赌气,找他来凡客参观。我清空了半层楼,把凡客所有的样品挂出来。当我跟雷军在几百个衣架间走过时,我感到狼狈,因为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真实的产品。我挫败地发现,没有一件是拿得出手的。雷军说,他感觉不是站在一个品牌店,而是百货市场。
凡客最大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始终没有认真的去做一件产品,没有一件拿得出手。不说国际大牌,就是国内的一些品牌凡客也是赶不上的,一个品牌的灵魂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凡客现在也称不上是一个品牌了。
遥想当年,凡客也曾大手笔的邀请韩寒做代言,邀请苍老师参加年会,然而韩寒赛车的时候肯定不会穿凡客的衬衫,而苍老师根本不穿衣服。表面的繁华终会褪尽,真正留下来的事虚幻还是实力端看是否脚踏实地的去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