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考证,至少在距今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即已有人类活动。顺治年间,沙俄开始入侵黑龙江北岸广大地区,世代生活在那里的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族人民被迫迁居嫩江流域。清政府将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编为3个“扎兰”(也称“甲喇”,满语,汉译为“参领”之意,清代正三品武官职,每个参领下辖5个佐,每个佐300人),将鄂温克人编为5个“阿巴”(鄂温克语,汉语译为“围场、猎场”之意),并派官员进行统辖。扎兰屯境内主要居住着鄂温克人,以狩猎为生。
1949年1月后,布特哈旗为呼伦贝尔盟(简称呼纳盟)辖区。4月11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令,纳文慕仁盟同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盟合并,建立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4月23日,恢复建立布特哈旗政府,隶属于呼纳盟。
1950年1月23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令,布特哈旗所属博克图努图克(区)及所属巴林、雅鲁两嘎查(村)划归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
1953年4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令,撤销呼纳盟政府,设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1954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将这一地区的呼纳盟、兴安盟合并为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隶属于呼伦贝尔盟。
1956年5月9日,全旗行政区划进行重大调整,其中扎兰屯区改为扎兰屯镇,并将镇区划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
1969年8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
1979年7月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布特哈旗,设立扎兰屯市(县级),翌年1月1日,正式撤旗设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