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通商枢纽——响水口

家乡区县: 江苏省响水县

 响水口,今为响水县治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响水口依附灌河水运发达的优越条件,成为苏北的通商口岸之一。 南宋前,响水口境内为海域。黄河夺淮后,经历700余年,至明朝中叶成陆,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初为一片草滩荒地,从元代以后渐有移民迁此而成村落。明初因“洪武赶散”,大部分人从苏州阊门一带迁入。嘉庆年间,始易名响水口。只因村傍灌河,河床陡深,潮汐差大,每逢潮起潮落,村境支流,跌水轰鸣,数里皆闻水响,遂名响水口。

响水口,地处灌河南岸。神话传说二郎神杨戬的家乡就在今天灌河口。吴承恩写《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大战灌江口”一节,就是以灌河口作为特定环境来描写二郎神的。有史以来,响水口就是凭藉灌河海运的优势,不断发展;民国以后,成为苏北腹部的通商口岸,为国内外商品、物资和农副产品的经销、中转、集散中心。

清朝初期,响水口有天后宫、三官庙、关帝庙、龙王庙、北庵、南庵和三口延岁院。庙会期间,热闹非凡。咸丰元年(1851年)至同治3年(1864年),由于太平军攻克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切断清政府的南北通途。因此,大连、青岛、上海等地客商均从海路入灌河至响水口,大批货物经此中转,响水口商市之贸易更为昌盛。宣统二年(1910年),美国牧师米德安到响水口设立耶稣堂,打着传教的旗号,进行经济掠夺。

民国16年至28年(1927-1939年),美、英、日、德、意、葡、荷等国千吨级以上的商船,有春江、姆佑、亨太、万民、元顺等号先后驶进响水港,大批货物从海上运至响水口。当时,进口的有五洋百货、日杂用品;出口的有大米、杂粮、棉花、面粉、白果等农副产品,每日运进、运出的物资约1800多吨。据《盐城市县概览》(1988年版)记述:当时“西班牙在响水口设有蛋行,住商达七八省籍之多,仅响水镇就有30多家海货行,7家洋行,32家代理行,客商小户百余家”。在回澜街、北湾口、洪桥港和德路桥的闹市口,主要有布匹、苏货、杂货、粮油、糖果、烟草、银匠、瓷器店和酒楼、茶馆、客栈等等。响水本地人开设的资本较大、有点名气的商店有振泰代理行、恒庆五洋行、吉泰恒布店、裕源泰中药店,还有专营德国颜料的牟恒源颜料店,独家经营扬州酱货的刘恒源酱园店等。另外还有镇江人开的店铺多达12家,如德顺昌苏货店、祥和烟店、景源布店;还有安徽人开的胡荣昌杂货店,山东人开的瑞和泰、广聚隆、信宁和天华杂货店、大德昌药店,连云港人开的晋源布店;上海人还在这里建了一座码头。此外,还有外商通过代理人或经销人开办的亚细亚、美孚、德士古、大明煤油站和登陆浦蛋行、培陵、茂昌禽蛋公司等商行。在代理行中最大的要数商会会长张芳如经营的振泰商行,该行代客经销“五洋”(洋油、洋布、洋糖、洋烟、洋火等)、南北杂货、海货;收购土特产品,主要是收购粮食、油料、棉花,以及五粮杂谷等农副产品,负责包装外运,从中拿“辛力”(即手续费)。

响水口由于商业发达,小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也应运而生。能生产铁锅、农具,有织布业、染坊、酒坊、榨油作坊,饮服业有最大的一家酒楼“灌阳楼”,浴室有“熙泉池”、“沁源池”,旅馆规模较大的有“民生旅社”。为商业经济服务的银行,就有中国银行、农民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4个金融企业的代理机构。

为适应响水口商业经济发展,方便对外通商的需要,商会会长张芳如到各商号、代理行募集资金,兴办公共事业,于1931年在民便河西、灌河南岸建造了3000吨级泊位轮船码头1座,可容纳数千吨货物,约2000平方米的红瓦房货栈1幢。并在民便河上建起一座桥,方便行人。这时,原来范围有限的响水口,水陆交通方便,来往客商如梭。

民国28年(1939年)3月1日,日军组织炮舰队由黄海直接进入灌河,在响水口登陆。每逢夏秋粮食上市旺季,洋行日商便到市场上抢购。他们自定粮价,大量收购,一天可以收购几百石,同时控制所有代理行和大小粮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有6条大轮船,经常往返于响水口和青岛之间。在日伪占领时期,虽还有60多个商号,由于日军掠夺、日商霸市,民族经济被严重摧残,濒临倒闭,整个街市一片萧条。

1945年8月,日军投降。9月19日,响水口解放。滨海县民主政府设在响水口,领导人民积极发展经济,开展生产运动,使濒临绝境的响水商业又有了转机。1946年12月,成立了公营裕滨公司,主营棉布、棉纱、百货、杂货,接着成立纱布交换所。不久,群众集资性质的响水口大众合作社、大众药店也相继开业。当时,响水区政府商业工作队,深入市民进行动员,宣传工商政策,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做生意,许多商人合股开店开行,经营鸡蛋、生猪等生意。县政府派人到合德买来2万斤棉花,给200多户群众纺纱织布。

响水口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响水商界历来就有同情支持革命的好传统。30年代,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以学校为阵地,举行集会、游行,展开抗日活动,曾掀起两次学潮。革命青年韩培信、王经伟、史成章、徐国贤、王增贤等参加了当时的闹学潮活动。那时候,响水口商会成为党的地下活动庇护所。商会长张芳如同情革命,千方百计掩护中共地下党员。

全国解放后,响水口人民在旧社会的废墟上重建起新型的响水镇,商业日渐复苏。1966年4月,响水从滨海县划出,单独建县,经济发展加快,市场繁荣,街道面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响水到处呈现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盛况。1987年灌河大桥建成通车,宁连高速、204国道、沿海高速及通榆河贯穿全境,陈家港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极具开发潜力,县内已兴建5000吨级码头10多座,货物吞吐量每天达万吨以上。工业经济门类齐全,形成了轻纺、化工、医药、机械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了工业集中区,现有各类企业近上百家。商业结构布局合理,拥有周边规模较大的滨江路商业步行街、上海农工商超市、苏果超市等20多家的流通企业。昔日的响水口如今正在逐步成为东部沿海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jishaoqian(2015-04-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