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民间文艺—安铺八音

家乡区县: 广东省湛江市

      安铺“八音”是古镇安铺的一种古老艺术。创立者是光绪年间该镇盛名的音乐爱好者李六朋秀才,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八音乃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即八类乐器。安铺八音队,是根据广东民族乐器的特点并体现地方特色来配置乐器的种类及件数的。计有手铃、小扣锣、小钹、木鱼、清馨、煞板、小鼓、横箫、洞箫、高胡、二弦、三弦、琵琶、大筒各1件,椰胡、沉胡、月琴和秦琴各2件,共22人各执1件组成八音队。所演奏的传统曲目有:《到春来》、《小桃红》、《浪陶沙》、《三仙会》等。

      每年元宵灯节及端午节龙舟竞渡时,是八音队铁定的传统活动日。出队时队伍沿街而行,个个身穿长衫马褂,头戴红顶圆礼帽,脚踏薄底便鞋。在别具一格的乐队中,持手铃者领队先行,操音响的排于队前,弄琴箫的列于队后;各种乐器均缀上五彩带、丝带和绒球,显得色彩纷缤,飘逸雅致。演奏者心平气静,指法娴熟,演绎出一个音色悦耳,和谐肃穆的乐章。近阶段在队列中取消了蓬布盖顶,融入了灯笼、云盖等仪仗队,颇有欢乐祥和之感。前进间姗姗举步,徐徐而行,通常百步一停,千步一歇,逢宽阔(街口)地段,便有侍者摆设方凳,乐队则坐下演奏,那音韵动听,旋律悠扬,萦绕市空。街道两边,行人驻足,观者如潮;所到之处,群众蜂涌而至,纵有嘈杂之声,亦会肃然而止,吸引力之大,可想而知。仲夏龙舟竞渡之际,八音队则乘坐花艇,在龙舟赛区内游弋,有时穿插个别歌手演唱一二支粤曲;夜幕初临时,在点点饰灯的映衬下,大有八仙临江之感,另有一番景象。

      随着安铺镇的音乐爱好者日益增多,从1993年春起,八音队发展为2个。其中一队名为安铺民间曲艺社,共有38人,社长麦益寿,副社长吕良富、林康泰,每周有二三晚在吕良富家集中排练。另一队为安铺业余艺术协会,会长邱法,副会长邱德、黄振广,会员24人(其中女性6人),通常在星期六、日晚上集中练习。
      在文化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安铺八音日臻完善,已培育成为廉江梨园中的一朵奇葩,其活动的舞台,已垮越了地域的界限,超越了粤西的时空。1994年应邀参加廉江市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文艺晚会、千禧年在廉江市闹元宵文艺晚会;2001年参加湛江“新世纪港城欢乐节”演出;2002年在文化广场演出时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和拍摄,并在《走进幕后》栏目播放;2004年春节期间再度参加湛江市民俗民间艺术大展演。2005年9月,安铺八音队在湛江市红土文化艺术节巡游展演中获得二等奖。
频繁的演出活动,使安铺八音倍受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社、《南方日报》、《湛江晚报》和《廉江报》等先后作了宣传报道,令安铺八音大放异彩。

 

ZCL(2015-04-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