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之佛山祖庙

家乡区县: 佛山市南海区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这里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

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疏密有致,禅城是广东 木雕的重要产地之一,以红木雕刻为主,也有贴上金箔而成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最值得称道的是祖庙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了陶塑、木雕、砖雕、灰塑等。正反两面均有以戏曲故事为主要题材的雕塑,东廊的“郭子仪祝寿”,它建于明 正德十六年(1521年)

祖庙正殿内景

前殿建于明宣德四年为山歇顶式建筑,檐下为如意斗拱,层层相叠雄伟壮观。正殿是祖庙的主体建筑。是祖庙最重要也是最早的建筑物,采用宋代建筑法式,营选施用大量斗拱,使之大幅度向外延伸,保护下面的柱子免受南方雨水的浸蚀,形体固实厚重,外观雄伟稳健,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少见的宋式斗拱实例。殿周三面围墙,南面敞开,面宽进深各三间,柱子十六根,殿前左右两侧有廊,与前殿相连,中间有天井。殿内置有明正统年制作的形象威严的真武大帝(北帝)铜造像,披发端座,清静庄严,彩绘龙袍,金光闪耀。是祖庙供奉的主要神像。

祖庙里的万福台是华南地区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古戏台。始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台前有宽阔的石铺场地。东西两侧是两层式长廊供民众和乡绅富户观剧之用。具有300多年历史、以辉煌灿烂的木雕装饰而成的万福台,还有中壮年似的气势,威风凛凛地矗立着。万福台高2.07米,从万福台到两旁的两廊,再到灵应牌坊,形成一个天然的整体立体环绕声回音壁,保证了极佳的演出音响效果。据馆内人士介绍:自清代中期以来,粤剧戏班的第一台戏必先在万福台演出,以图吉利并检阅阵容,然后再到四乡巡演。禅城至少有28个粤剧戏团,每天晚上和周六、周日全天,在此演出,就演出了700多场。300多年前的戏台,如今还照常使用,足见中国建筑声学技术之高超。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他不但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台地区并随着粤籍侨民散居各地,把粤剧传播到了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并通过创世界记录的逾千部戏曲和近万种唱片风靡全球。禅城是粤剧的发祥地,从这点上看,万福台对粤剧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和引领的作用。如今世界各地粤剧团体都将万福台视为粤剧之源。从海外回来朝宗的新加坡粤剧团在万福台上表演了别开生面的英语粤剧《清宫怨》,观者如潮,影响极大。

梁衍锋(2015-04-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