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的旧时婚俗

家乡区县: 唐河县

古代乃至民国年间,民间结婚的年龄比较宽泛,人们崇尚早婚,婚龄一般是男子在16~20岁左右,女子在14~16岁左右。受封建儒教思想观念的影响,重视多子多福,早结婚就可早生子。另外,民众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使家族早有传人,早续香火,便促使了早婚现象的发生。16岁以下的早婚现象司空见惯。晚婚现象几乎没有。在民众观念中,以男子长女子一至三岁为理想,民间有所谓“男大(女)三,抱金砖,女大(男)一,哭啼啼”的说法。但是也有一些家庭,为了使媳妇过门后即能料理家务和从事农活,情愿为儿子娶一位年岁较大的妻子,,在解放前并非鲜见。
如果亲邻友人中两家关系比较密切,家长比较合得来,两家主妇同时怀孕可为腹中胎儿定婚,待一定年龄时完婚,这种现象俗称“指腹婚”。此婚俗在解放后已经绝迹。
在一些比较贫寒且儿子又多的家庭中,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常在儿子尚小时为儿子廉价收养一女孩,待男女达到婚配的年龄后便为其完婚。这种婚俗称“童幼婚”。“童幼婚”是贫苦多子人家一种变相典卖女子的形式。女子被男家买来后,在没成婚的这段时间内,男女之间以兄妹相称,与未来的公婆以父女、母女相称。外人称之为童养媳。此婚俗在一些偏僻农村,一直延续到1949年全国解放后才消失。
旧时婚嫁,不仅讲究门当户对,而且迷信色彩极其浓厚。男女结婚宜八字相合,忌属相相克,合八字和看属相成为婚姻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要求郎才女貌,包办婚姻成为定规,昔日的文君自媒之嫁法,伯虎自鬻之娶法,实是伤风败俗。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没有子女的人家(俗称双料绝户头)和仅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俗称单料绝户头)遭世人耻笑,本人亦觉得脸上无光,在人前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与此相对应,男到女家入赘(俗称倒扎门)或男到他家入继者,被看做是极不光彩的事情。男丧偶可续弦再娶,女丧夫要守寡保贞,可立贞节牌坊。若再嫁不仅遭外人非议,还会遭到娘家婆家双方家人的责难,认为有辱门风。城镇手工业者,出于经济上互相帮助和交流、切磋技艺的需要,相互间多结为连理。旧时由于缺乏社会保障机制,为了对付天灾人祸,贫寒之家也常以结亲的形式来相互宽慰和相互支持,以同舟共济。
“婚有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礼仪》)此六礼包括了从提媒到完婚的全过程。旧时民间的婚嫁礼仪,沿袭六礼。不过,根据家庭条件,每道环节有繁有简。
以上是明媒正娶的仪程,至于童养媳婚礼和寡妇改嫁婚礼则无需按以上诸仪程进行。
童养媳多为贫苦人家所养,或原为男方奴婢。婚礼一般于黎明时分在男家举行,不设筵,不请客,鼓乐可有可无。礼前童养媳坐于门外,抬回后举行结拜礼,礼后即意味着婚姻缔结完成。
寡妇改嫁,旧时被视为失节丑事,所以为掩人耳目多于夜间由男方用牛车接去,不行婚礼。
明媒正娶之婚,俗称“大娶”,婚期三天。事前用请帖请媒人、亲友前往贺禧,张灯结彩,贴婚联,奏鼓乐。迎娶时由阴阳先生择吉时起轿,内坐压轿童。轿前有人夹毛毡,燃爆竹,轿后有两灯笼、两火把、两支三眼铳以及鸣道锣、彩旗、唢呐等,至女家,众人出迎。新娘着礼服,以红盖头遮面,盘座于椅子上,由众兄弟拥抬入轿。依旧时礼俗,新娘之红盖头,自于娘家蒙上入轿,在到达男方家门之前,一路上不论遇上何种情况均不得自行揭去。只有到洞房,待婚礼仪式结束后,才能由新郎动手揭去,俗称“揭盖头”。轿至男家,由男家一人手持一面用火烧红的犁铧,用白酒浇着沿轿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俗称“憋性子”。此后,新郎出迎,对轿行揖,俗称“拜轿门”。礼毕,由两名女傧相双手挽扶新娘出轿,行至天地桌——用红布铺盖着的方桌前行拜堂礼。
拜堂礼,是我县传统婚俗中最隆重的礼仪。通常拜堂为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合拜成亲,然后新郎新娘二人同入洞房,饮交杯酒,便成了法定夫妻。拜堂之礼,虽然起源甚早,其中亦有一些与当今世界潮流不合之因素,但不能简单地将之归为封建糟粕,更不能不加分析地一味革除,它作为一种象征行为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天地为人类生存的空间,对天地施拜,便寄寓了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男女成室自立,理应拜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既顺古之礼仪,又合今之道德。夫妇交拜,更能体现传统婚仪的内涵。在以后的漫长人生道路上,夫妇二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需要互亲互爱互谅,而交拜正是这种关系的开始。此后便是宴请宾客了。
闹房 晚上由众人嬉戏斗趣,俗称“闹房”。
次日新郎新娘向父母、亲戚长辈磕头,受头者当场给以金钱,金钱数多少不限。
三日后,新郎伴新娘回娘家省亲,俗称“回门”。回门之俗,又称拜门,盛行于宋代。据记载:“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酒散,女家具鼓吹从物,迎婿还家。”由此观之,古礼中回门礼可在婚礼后二日、三日、七日举行。回门时,男方要备礼物赠送女方。回门当日,婿应于散席后返家,不得留宿女家,而新娘回去与否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俗沿袭千年而无改变。婚礼至此告成。

流云ol(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