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惺是以教育为己任的一代师表。辞官返川后,没有忘怀祖国的命运,把拯救时艰的重任,寄托在青衿学子身上。先在成都锦江书院 主讲20年,后又在三台、剑阁、眉山、泸州讲学7年。
教学中,他一破“以经治国”的传统,“举凡训诂词章之末,功利智术之私,不以之教。”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因才造就,主张“问即是学,好问即是好学,善问即是善学”、“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改进”的治学之道。
他一生从事教育34载,为琢育人才呕心沥血,朝内外不少清廉官员、文武志士、社会贤达,皆出自其门下。民谣有“天下翰林皆弟子,蜀中进士尽门生”,赞誉他在教育生涯中的成就和威望。
5拒受高官
李惺正直不阿,廉洁自持,淡泊为生。他32岁中进士后,自奉仍极简薄,家固寒素,但不以有无介意。人有困难,则慷慨相助,讲学所得收入,均与兄弟共用。每当岁尽,料亲友中难以度岁者,总亲向家人嘱咐:给某人多少,某人多少。晚年曾偕青城山一道士游览江浙闽粤的名山大川,归来后尝与人言:“天下将有兵变。”咸丰十年(1860年),云南义军进军四川 ,给事中赵树成书荐李惺 老成达练,要他督办团练,咸丰帝亦知他在蜀中德高望重,命加四品卿衔团练大使职,均以老力辞。四川都督骆秉章又三番四次嘱藩台刘蓉敦请,亦坚不受命。表达了他拒受高官厚禄,不贪荣华富贵,甘受清贫的高风亮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