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年我们看过的灯戏吗

家乡区县: 湖北省红安县

小时候每逢村里有人家结婚、生孩子或是过寿,总会有皮影戏看。晚上,大家带着小板凳坐在台下,等着看影子戏,现在已经很久没有人家请专门表演皮影戏的人了,取而代之的时电影。记忆中,元宵节看过一次灯戏,俗称玩龙灯,大概是5。6岁的时候,爸爸舞龙头,还有村里的一些年轻人男扮女装,打扮成新媳妇的样子,脸上还涂上了胭脂。其实红安还有很多娱乐活动,比如……

楚剧
楚剧是红安人民所喜爱的地方剧种,1926年前称为“花鼓戏”,是在灯戏(高跷、采莲船、八十八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东路子、西路子、南路子、府河路子之分。新中国成立后,红安地区流行西路花鼓,即楚剧。主要剧目有《赶会》、《送友》、《访友》、《秦香莲》等历史剧,以及《江姐》、《三世仇》、《铜锣记》等现代剧。

皮影戏
又叫《影子戏》,是红安民间艺术,清光绪初年传入。影子用牛皮煎、雕刻而成,人物、动物、物体的形状栩栩如生。影子有竹棍支撑,表演时,挂一大布帐子作幕布。表演者用竹棍操纵影子。每唱一句或数句后,由唢呐接腔,吹奏过门,一段唱词结束时,还有锣鼓钹伴奏,现场气氛十分热闹。皮影戏常为求财、求子、求雨、祝寿和谢神,剧目多为历史剧。表演一般都在夜晚进行,以前幔帐里头用油灯照明,现在以气灯或电灯照明,流行于红安农村。

灯戏
灯戏是每年灯节(即元宵节)前后民间表演的各种杂戏的总称,亦称社火。红安各地流行的灯戏有20余种,主要门类有高跷、采莲船、马驴、舞龙、舞狮、推车、蚌壳精、莲花落、打腰鼓等。

民歌
红安传统民歌以山歌、小调、灯调为主。山歌分高腔与平腔。高腔节奏自然舒展,演唱时其真假声结合运用,平腔以方言声调为主,善于叙述较长的内容。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套用《八段锦》曲调。红安民歌具有独特的地方韵味,听起来非常动听悦耳。游客走进红安乡村,可以欣赏富有鄂东格调原汁原味的山歌民调。

民间舞蹈
红安传统民间舞蹈多属灯调歌舞,节奏明朗,情趣浓郁,舞蹈性强,以历史故事、乡土民情为表演内容。革命历史民舞产生于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如《八月桂花遍地开》、《送朗当红军》、《大刀舞》等。特点是自编自演,寓政治宣传于舞蹈之中。

鼓书
红安的鼓书亦称“打鼓说书”,又叫“善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道具只有一套鼓板,表演者左手指头夹击两片枣木板,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小棍击鼓进行说唱。县北还流传着一种钢镰鼓书,演唱者左手夹击钢镰,右手击鼓说唱。

社会进步了,这些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渐渐走向衰败,后世孩子都没有见过这些。希望有人能将它们传承下去……

Sakura94(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