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位于贵阳市西郊,距省会贵阳28公里,是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第一站。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是一个融高原湖光山色、岩溶地貌、少数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湖边有座红枫岭,岭上及湖周多枫香树。深秋时节,枫叶红似火,红叶碧波,风景优美,故名“红枫湖”。
红枫湖地区的规模开发,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征战云南回师的明军万余人,在明威将军焦琴的统领下,分驻在今猫跳河中游一带,建立威清卫,实行军屯。今红枫湖镇中一、中八、右二、右七、后五、后六、刘官堡、陈亮堡、龙井堡等地,都是昔日屯军的驻地。屯军“三分戍守,七分屯田,”揭开了这片热土农业开发的序幕。之后,经过历代农民前仆后继的辛勤劳作,把这片荒漠的处女地,建成了清镇的“粮仓”。
1958年,兴建红枫湖,红枫湖水淹区近百个村寨的1.8万居民,献出了他们世代经营的良田沃土和林地园地7万多亩,房屋万余间,异地搬迁或就地往高处搬迁,艰苦兴家,重新创业,这是何等豪迈而令人欣佩的举措。几十年来,他们在国家的扶持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没有动迁的居民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经过一段贫困的日子后,与红枫湖相依为命,安居乐业,过上小康的生活。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1981年建立,1987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审定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湖湾汉众多,纵横交错,沿岸不但可看到田园风情,而且还可看到若干古战场遗址,只需听一听这些遗址的名称,就可知道这一带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芦荻哨,小关堡,营盘,石城。明清之际,这一带发生过明王朝与水西各族联军的战争,清初吴三桂割据势力与清军和地方豪强的战争及当地各族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战争。其中以芦荻哨古城遗址最昌代表性。芦荻哨这座古城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城内原来建有水晶阁和普兴寺,明代贵州诗人吴中着隐居的“芦荻别业”就在城中。这座芦荻城,是这一带各族人民起义抗清的大本营,清王朝派遣号称“铁脚板”的提督赵德光率领大军前来攻打。这是一场激烈的生死搏斗,起义群众伤亡惨重,但他们宁死不屈,英勇抗击,终于将血债累累的清军将领赵德光射杀于芦荻城下。芦荻城虽然在以后的战乱中被夷为平地,但当年那血雨腥风的斯杀,那惊天动地的反抗,依然留在后人的心中。诸位不妨凭借自己的想像,去臆想去营造130多年前芦荻城的各族起义者,在这湖畔的峰谷沟望间和清军浴血奋战的情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