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运章包子

家乡区县: 保定市北市区


白运章包子是以肥瘦相间的新鲜牛肉、时令蔬菜为馅料,包子皮是用发面和烫面按一定比例制成。包子的特点是皮薄有筋道,肉馅鲜香,回味无穷。
菜品特色
回族面食厨师白运章创制。鲜牛肉浇 馅,拌以多种调料、佐料、切碎挤干的菜料,面粉作皮,包馅,蒸熟。皮薄、边窄、馅大、油香、形美,隔皮见馅,由馅成丸,入口喷香。已有70余年制作历史。
白运章包子用料讲究,牛羊肉必须是鲜嫩的,专挑脊背肥瘦相宜的花羔 肉,定点购用小磨香油,做法也独具特色,包子皮选用优质面粉烫面制成。做出的包子皮薄、边窄、馅大、油多,形状像铃铛,隔皮能看到馅,把包子拿起来一晃,成肉丸的包子馅能在里边晃动,咬一口,沁人肺腑,吃起来可口不塞牙,流到碗里的馅液很快就定了一层油。味美适口,肥而不腻,吃后余香久存不散。八九十年代,白运章包子铺从开门到关门,忙得不可开交,跑堂的胳膊垫着布,一大罗盘子从手码到脖子上,轮着座位送,一次一盘,吃完再给。而如今白运章包子铺已停业一年多,现今的保定人再也没有福分品尝到正宗的白运章包子了,然而在许多老保定人的心中它是那样的让人念念不忘。但愿裕华路扩建后,白运章包子铺能够重新营业,把这一名吃流传下来。
“白运章”包子铺1924年开业,铺名是白运章用自己的姓名起的,近一个世纪以来,包子铺历经了火灾、业主更人、公私合营、变更字号、拆迁铺址,尽管一路风雨飘摇,沉沦再起,依然表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古城提起白运章包子就如同在天津提起“狗不理”一样妇孺皆知,远近闻名。1958年在全国饮食评比时,“保定白运章包子”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第一。1980年又被评为河北省优质风味食品名牌产品。
能与天津“狗不理”包子齐名的是保定白运章包子,白运章包子铺是名声遐迩的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919年,是白运章师傅以自已的名字开设的一家包子铺。1958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包子质量评比中,白运章包子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双双夺魁。
做法
1.把面粉倒入盆中,把酵母粉或泡打粉一起掺入水中(水不要太冰,也不要太热)搅匀,这样和出的面发面会快些。
2.利用这些时间可以把包子馅调好,包子的色香味全在这里了,很关键。
3.面发好以后,揉好,切成一个个面团(我不喜欢吃太大的)擀好面皮,把馅放入皮中,可以包成各式各样的。
4.放入锅内蒸,在包子下面擦点水这样不会沾底,放的时候中间要留空隙,因为包子熟了会大许多。
5.蒸包的用具要密封好,一般大约蒸半个小时差不多了(要看用什么火)
6.蒸熟的包子一拍指印马上会弹起,这样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包子喽!
说是包子,外观就像蒸饺,但个头较大,一笼12个,半斤,比成都小吃的蒸饺要多一倍,才6块钱,也可以要半屉,绝对物美价廉。
羊肉包子有很厚的姜味和香油味道,不膻,带汤,正宗的白运章包子提起来肉丸状的馅料是会在汤汁中晃动的。汤汁多的能跟“汤包”媲美,这是白运章包子的特点。
吃的这家包子里加有西葫芦,增加了口感,在山西往往加胡萝卜。包子皮是烫面做的,传统的特点是皮薄、边窄、馅大、油多,感觉油多不是太适合现下的饮食习惯,但味道绝对的好。
营养价值
面粉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中医认为,面粉性味甘凉,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包子、饺子、馄饨都是以面粉为皮辅以各种馅料制咸的特色食品。包子外皮松软有弹性,口味鲜美;饺子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馄饨皮薄爽滑。三者因馅料、烹饪方法不同,营养成分差异很大,但总的来说,三种食物的总体营养成分搭配合理,都属于“完美的金字塔食品”。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成功之道
白运章家境贫穷,没有读过书,乃一介打把式卖艺的武夫,缘何能经营起一座偌大的饭庄?清末民初以来,保定大小几十家清真饭馆,为何唯白运章包子铺生命力这样强?其成功之道很值得探讨并继承发扬。
一、大胆起用人才
1.不搞家族式管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白运章无子女,侄子、侄女都在包子铺上班,他选中徒弟吴幼林经营包子铺,后来白运章把包子铺捋顺了,他干脆把大权下放交给吴幼林全面管理,吴幼林聪明能干,兢兢业业,忠实可靠,把包子铺管理得并井有条,一切账目一清二楚,包子铺的兴盛与吴幼林的全身心投入是分不开的,吴幼林离开后,包子铺一蹶不振。
2.大胆选用技术人才:开业初始,虽然质量好,仍是保定府的老传统风味。民初,北方包子当属天津的最好吃,名气最大,白运章为了使包子质量更上一层楼,派吴幼林去天津聘请了两位制作包子馅的高手,其中一人姓李,此人是白运章在天津熟识的武林好友,他拌的一手好馅,人称“馅李”,二位师傅来保后将制作包子的工艺进行了改进。还有,白运章将保定中和轩、盛中和二家清真馆的厨师请到包子铺掌灶,使包子铺增加了熘炒涮菜肴品种,一时包子铺名师荟萃。
二、注重质量:做馅用牛羊肉必须是鲜嫩的,专挑里脊肥瘦相宜,定点购用小磨香油,包子皮选用“乾义”生产的头号面烫面制成,就连酱油也是用上好的白酱油,用花椒、大料熬的水按比例调入肉馅里,其它配料都是按一定比例搭配。味美适口,肥而不腻,吃后余香不散,为了检查肉的质量,待人走铺空后,白运章经常检查餐桌上是否有留下咬不动的肉渣。
三、制定分配制度:跑堂的(包括学徒工、伙计)工资每天一结,堂倌伙计每天一吊钱(二十四个大铜子),并供饭。新来的学徒工白吃没有工钱,如果干得出色,掌柜的满意,半年后每天拿四分之一吊,第二年每天二分之一吊,第三年每天四分之三吊,学徒三年满后升为伙计,不满意的随时辞退。另外,收到的小费一律归公统一分配:跑堂、厨师、记账员人人一份。顺序是“一堂二灶三先生”,学徒工视其勤懒表现,分给剩余的零头。在保定当时来说“白运章”的伙计们是挣钱最多的。
四、热情的服务态度:包子铺堂倌要学徒三年,出徒后方可上岗,以男人为主,不看姿色看服务态度。如客人一迈进铺门,他们都热情地弯一下腰用敬语打招呼,急忙上前引顾客去座位,先抽下搭在肩上的毛巾擦拭桌椅,待客人坐下,送给一湿毛巾把儿擦手,然后上菜或包子,吃完后又立即送上牙签、高汤均免费供给,顾客走时打招呼,下次再来!另外,如有堂会、家里有做事的不能到包子铺用餐,由小伙计用提盒送货到门,随叫随到。
五、标新立异的清真标牌,传统的标牌,个小,单个,图案上只有一个壶(汤瓶)和一句阿文,而他的一对别致的铜质标牌不但大,是一对,而且图案有六种之多,他不怕回回乡亲有非议,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从这点上足以看到白运章大胆创业的魄力。(此对清真标牌是白运章的唯一遗物,现仍保留在白运章餐厅)
六、接受血的教训,走天津得益,终成大业
白运章天津卖艺,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识,结识了拌馅的李师傅,收下了徒弟吴幼林,这是他成功大业的一大因素。他接受参与血案的教训,武功用于正道,潜心传授给学员、徒弟。包子铺盈利了,养鸟斗蛐蛐儿,自娱自乐,不盖豪宅,将钱捐资公益事业,吃、喝、嫖、赌、抽,五毒不沾,可称得是位受尊敬的完人,在人品方面他为后人做出了榜样。

朱浩玉(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