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漆器

家乡区县: 江苏省江都区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
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亦有所展。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
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其内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名贵木材。
鸦片战争以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螺钿硬嵌等名贵漆器相继失传。同治至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稍有回升。主要漆器产品有雕漆、螺钿、周制、刻漆、勾刀等。小件有柬盒、花盆、插牌、文房用具等。浅刻盛行一时,品种有帽筒、笔筒、砚盒等。深刻挂屏常以"扬州八怪"书画为题材,洒螺钿屑铺地或用水色晕染,薰烟做旧,产品基本内销。
解放后扬州漆器逐步发展。1953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负责筹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向梁福盛、梁德福、钱仲纯、孙铸臣等各原作坊买得浅刻、平磨螺钿盘盒和平磨螺钿、骨石镶嵌、雕漆、雕漆嵌玉漆器屏风、漆柜及其它工艺美术品,送江苏省首界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展出。从此扬州漆器工艺又重放异彩.
“梁福盛仿古漆玩”。又是仿古,又是漆玩,这些充满了怀味和闲适情调的字眼,被用金字镌刻在“梁福盛”的招牌上,从清同治七年(1868)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总共存在了80年。80岁,大抵是一个长寿者的年龄。关于梁福盛,在我的记忆中,只是偶尔听老辈人在谈到旧时扬州的老店时,会提到它。据说在扬州的一些园林中,也还有它家的漆器,可是除非漆器上特别用文字标明,否则一般游客不可能知道。博物馆里应当有它的藏品,但在成千上万的藏品中,注意到它的也只是极少数有心人。现在的扬州青年大多数听说过扬州漆器,却从未听说过扬州曾有过一家荣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的梁福盛漆号。民间的历史,倘无人记录,是太容易被遗忘了。
对于梁福盛的了解,长期以来我仅限于民国十四年(1925)修撰的《江都县读志》郑六中的一段话:“漆器自卢葵生后,为扬州特产,销行甚广。其仿制最善者。近为梁福盛。郡城各肆岁销银币约三万,而梁福盛居其半焉!”除此之外,我对于梁福盛几乎一无所知。
及读友人张燕女士所著《扬州漆器史》,见她将扬州漆器自汉代至今的流变过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而书中有关于梁福盛的专节。我这才了解梁福盛的一切种种,并愈益感觉到抢救和研究民间艺术及其历史的迫切。
原来,梁福盛漆号的店面就座在辕门桥北段,也即我常常经过的国庆路上。它有一座仿古雕花的门楼,有两进坐西朝东的铺面。店堂檐梁至柜台之间,有一块乌亮的黑漆大招牌,用厚螺钿拼槟榔纹嵌成“梁福盛”三个亮闪闪的斗大阳文。沿梁悬挂金字横匾一面,上面镌刻着“梁福盛仿古漆玩”七个大字。左右是一副刻漆楹联:“福我家邦艺通中外;盛兴基业名振东西”,恰好将“福盛”二字嵌于联首。店面在辕门桥街上,作坊则在店后,即今参府街大升平巷内。

qintongxue(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