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保定民俗

家乡区县: 保定市北市区


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吃了,而保定又是一个拥有悠久饮食文化的城市。在保定随处可见各种特色小吃。
自元明清以来,保定一直是京畿之地,深受京菜和宫廷菜的影响,使得各地的菜肴都多多少少与保定饮食相结合,从而决定了保定的饮食有着一定的兼容性。饮食是市井生活最直观的体现,也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最简单的快乐。所以我在这介绍一下保定的饮食民俗。
1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可谓保定名吃,选用肥嫩适中的小驴肉,经过精细的加工制作而成,配以刚刚出炉的、脆软的火烧,吃起来回味无穷。
2.冰糖葫芦
保定的冰糖葫芦在省内远近闻名,丝毫不输北京庙会上的花样,种类有全部山楂的、山楂加红豆沙馅、山楂加绿豆沙馅、麻山药(正名为淮山)的等等,款款诱人,最贵的也不过3元一串。当地最正宗的字号是糖葫芦王,有一年他们的冰糖葫芦还进入了央视春节晚会的现场。
3.保定槐茂酱菜
保定槐茂酱菜具有300多年历史,生产的酱菜、面酱、酱油、食醋在国内享有盛誉,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青睐。被称为“保定三宝”之一的甜面酱年产8000吨,销量居全国首位。
4.高碑店豆腐丝
高碑店豆腐丝,采用优质大豆,经过筛选、浸泡、磨浆、煮沸、去渣、凝固、压片、切丝、卤煮、捆把10道工序制成风味独特的五香豆腐丝,是老幼皆宜、家肴游膳之佐餐佳品,有“素食之首”之美誉。
5.白运章包子
是1919年白运章以自己的名子命名的。白运章包子皮薄边窄、馅大、油多,把包子拿起来一晃,成肉丸的包子馅能在里边晃动。包子用料讲究,牛羊肉必须是鲜嫩的,专挑脊背肥瘦相宜的花糕肉,定点购用小磨香油。白运章包子做法独具特色,先将肉馅以高级酱油和面酱喂制,用花椒大料水调软,再放入小磨香油、味精、葱花、姜末和切碎挤干的菜馅。
我最喜欢的小吃就是驴肉火烧了,驴肉火烧在保定就像热干面在武汉一样受人欢迎。下面我就来重点介绍下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据说起源于明初。朱棣起兵谋反,杀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打了一场败仗。燕王眼瞅着饿得就要见阎王去了。士兵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杀马吃。其实所谓“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哪知味道还很不错。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因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马。这里的马可不是做火烧吃的死马,而是活生生的战马。马成了战略物资,当然就不能由着老百姓做火烧吃了。但是想吃马肉火烧了怎么办啊?于是就出现了替代品——驴肉。驴肉纤维比马肉细腻,而且纯瘦不肥,自古就是下肴的佳品。而且保定一带,属于冀中平原,水草肥美,最适合养驴。河北地区的驴有两种,一种是沿海一带的渤海驴,一种是山区和平原的太行驴。保定的驴一般都是太行驴,而另外一种驴肉火烧——河间的驴肉火烧则是渤海驴。相比来说,太行驴比渤海驴好吃一些。于是在种种际会之下,驴肉火烧就诞生了。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见驴肉的地位。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您就慢慢享用吧。烧饼的脆和着驴肉的软,再加上汤汁的浓郁,在口齿之间蔓延徘徊,于是接着一口,再一口,沉浸在这美味里,连汤汁顺着手滴下来都不知道.
保定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都带有浓重的北方特色。其中饮食,旅游,是保定的最大特色,欢迎大家去保定旅游。

朱浩玉(2015-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