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老兵——邓本能
近年,笔者在查访有关我粤北在抗战时的人员和史料时,除了在本韶关市仍有几位健在的远征军老兵外,还意外得知在邻县的青塘镇仍有一位尚在的远征军老兵,便驱车前去了解和釆访。在去之前,还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
据史志载;中国远征军有三种;一是1941年12月11日开始动员入缅起至1942年8月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 这次参战的有第五军(杜聿明)、第六军(甘丽初)和第六十六军(张轸)三个军。二是从1942年8月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在印度的中国军队称为“中国驻印军”,有新一军(孙立人)和新六军(廖耀湘)两个军。三是自1943年4月前后至1945年3月前后,在中国滇西反攻战的称“中国远征军”,有第二军(王凌云)、第六军(黄杰)、第七十一军(钟彬)、第五军的笫200师(高吉人)、第五十三军(周福成)、第五十四军(阙汉骞)和第八军(何绍周)等军。
在鸡麻山农家小屋里,笔者见到了扶着膝盖走路的抗战老兵。他叫邓本能,现年已是90岁高龄,1922年岀生在英德青塘管辖的鸡麻山村。
与他交谈后,方知在粵北第一次大会战期间,日本的18师团军进犯翁源时,曾顺路进入鸡麻山杀害了他父亲邓书洪及乡亲们。因此国仇家恨,他与同村的王剑全于1941年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去抗日。在广西集训完后,编入到第六军警卫营,做军长甘丽初的警卫员,参加了第一次(1941年12月11日起)杜聿明指挥的远征军。他们第六军孤军在缅甸的景东作战,被日军第56师团包围分割并击败,并由此越境败退回思茅、普洱一带休整。甘丽初被撤职,军长一职由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黄杰兼任,于1943年后至1944年1月中旬参加反攻滇西的战斗。邓本能在这场战斗中荣升为少尉警卫排长,也参加了围歼杀父仇人的敌第18师团的激烈战斗。
战斗结束后,他随全军调到广西南宁驻防,后又调往广州大沙头参加建设火车站(东站)。解放前夕,被解放军俘虏,后发路费回乡务农。
目前,老人已是九十高龄的耄耋之人,因在缅甸的湿热丛林作战和生活所造成的风湿隐患,给他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身体清痩的老人生活虽然清贫,性格却十分热情和豪爽,对往事已有些模糊不清,现与老伴(今已88岁)跟着小儿子一起生活。(他有三个儿子,但都是五六十岁的单身汉,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一些困难帮助,以体现党和政府对抗战老兵的关怀)。
附: 第六军相关历史信息
一、1941年7月,蒋介石将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调入云南。
二、1941年12月11日,蒋介石令第六军第93师开到车里,第六军第49师以一个加強团归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准备开进景栋。
三、1942年2月1日,蒋介石令第六军集中芒市、遮放、龙陵,等候英方派车运入缅。2日,令第六军归英方指挥。25日,因英方迟迟不派车来运送军队,蒋遂令第五、第六两军入缅作战,归杜聿明指挥,杜归胡敦指挥。3月1日,蒋介石到腊戍并亲自指挥。4日,蒋要杜聿明绝对服从史迪威指挥。
四、第六军(军长甘丽初)辖有第49师、第93师和暂55师3个师在缅,因受多头指挥,失去自主权和许多战机,而被日军击败至溃不成军,由缅甸的景栋退到云南的思茅、普洱一带,仅存6000多人。军委会免去甘丽初军长职,将这6000人并编入93师,以预备2师、新39师重新组成第六军,由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黄杰兼任第六军军长。后会同第二军、第五十三军、第七十一军、第五十四军、第八军及第五军的第200师开赴滇西战场,从而取得最后的会师和胜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