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男人你推我让。一个说:“怎能无端要你的东西,白添你的麻烦。”另一个说:“哪个会背着粮仓出门,谁都有困难的时候。”
一时相持不下。这时候,关妻出来打圆场说:“既然不肯收,就算我们借的,反正我们还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于是,“借糯”便成为一段佳话。
老关一家大小欢天喜地回到小船。但糯米粉怎么个吃法,却是不懂,又不好意思回头去问,夫妻俩商量了一阵,便试着将糯米粉放到滚水中煮熟,然后捏成小块,粘着红糖吃,别有一番风味。后来这种吃法流传下来,成了潮汕地区一种风味小吃,起名叫“糯米糍”,以后慢慢加入花生碎、芝麻碎,味道更佳。
吃过饭,老关去挑水,叫三个大孩子去捡些柴火,四娘嚷着也要跟去,大人只好同意了。四娘拿着个“糯米糍”乐滋滋地跟在三个哥哥后边。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谁也没想到,一场风波正在等着关家人。
原来,当地一个叫水龙洞的地方,住着一个琵琶精,她修炼千年终成精。她经过推算,得知关四娘日后必成大气候,将成为她的死对头。这一天,她又算出四娘要来遮浪,便想趁其年少除掉他。
四娘跟着三个哥哥跑进一个小山坡。这里有一片小树林,有很多枯枝没人捡,三个哥哥很高兴,马上分头捡拾。这时,琵琶精出洞了,刚才还风和日丽的天空慢慢暗了下来;刚才还风平浪静的海面风浪也大了起来。几兄弟干得正欢,丝毫没有注意这些变化。
突然,一个面目狰狞、披头散发的女妖悄悄来到林边玩耍的四娘面前,只见她一手操着琵琶,另一只魔爪伸向了四娘。四娘惊叫了一声,慌不择路,转身就向东南方向的海边跑去,琵琶精紧追不舍。
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群燕子,挡住了琵琶精的视线,使琵琶精的脚步慢了下来。琵琶精将琵琶往空中一扫,燕子被打死了很多,可是勇敢的燕子们很快又围了上来……燕子越来越少……
四娘跑到海边,眼看琵琶精就要追到,前面又是恶浪滔滔的大海,情况万分危急。
正在危急时刻,空中传来一声霹雳般的吆喝,琵琶精吓了一大跳,定睛一看,如来佛主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面前。
琵琶精自恃有些法力,竟然与如来对抗。如来一掌击来,琵琶精便用法力运来一大石块挡击,如来没提防她这一招,一掌将石块击落。如来这一掌现在仍然留在海边一块大石上,当地人叫“佛印石”。琵琶精不知好歹,继续顽抗,引来佛主大怒,如来用尽全力,又击来一掌,这一掌击中了琵琶精。琵琶精身负重伤,急忙化作一缕清风逃走。
四娘惊魂未定,如来连忙扶起,安慰他:“吾徒莫惊,汝命中有此一劫,吾渡汝来也。”四娘连连口称“师傅”,跪地拜谢,当下便皈依了佛门,成了后来的观世音菩萨。因为四娘美貌酷似姑娘,因此,雍容尔雅的观音让世人一会儿说是男儿身,一会儿说是女儿身。
再说四娘的几个哥哥找不到弟弟,顾不上捡拾来的树枝,急忙跑去告诉父母。一家人高叫着四娘的名字,一路寻来。可哪里还有四娘的影子,只见雪白的沙滩下只有两块“糯米糍”孤零零地丢在那里。后来这两块糯米糍化为两座小沙丘,当地俗称“佛留沙”。说也奇怪,千百年来,这两座小沙丘不增不减,任凭狂风暴雨摧残,日曝水蚀,至今保持原状。
这边的四娘听见父母兄长凄厉的呼唤,心如刀割,不禁潸然落泪。泪水滴在地上,竟化为一洼清泉,当地人叫“甘露泉”,它也十分神奇,虽然近在海边,但泉水不但不咸,而且清甜可口,尤其是农历六月十九更甚。据说患有眼疾的人用之洗眼,还有治疗功效呢。
四娘与亲人近在咫尺,但既然皈依佛门,就只好抛弃尘世情缘,毅然跟着如来踏石升天。四娘踏石升天的地方叫“得度石”。现在“得度石”上仍留着两个大脚印,十分清晰。
老关一家大小循着脚印到海边,这时候如来、四娘早已离去,只见海边开着一朵硕大无比的莲花,旁边写着“吾渡四娘去也——如来”八个大字,一家人知道是佛主救走了四娘,便对天遥拜,感谢佛主,祝愿儿子平安!这朵莲花后来化为“莲花石”,现在“莲花石”四周还生长着一种当地人叫“佛莲”的植物。
后来,关家人期望四娘还会回来,就在遮浪定居了下来等候,传了几代人都没有等到四娘回来,才又搬回西江老家。还传说四娘尝托梦给父母“儿已皈佛门,法号观世音。南海成道地,普渡众生心。”父母知道皈依佛门的儿子已成正果,不可能再回凡尘,于是也双双吃斋念佛,百岁高龄,无疾而终。其实,四娘有没有回来探望家人,凡人是不知道的,就是回家了,肉眼凡胎的俗人也是看不到的。不过,自此以后,农历六月十九日便成为“观音诞”中的一个纪念日(二月十九日是观音的生日,六月十九日是观音成道之日,九月十九日是观音涅盘日)。观音就是四娘,四娘就是观音,也渐渐为乡邻所知。因此,四娘为如来所救这一天,自然也成了当地人的一个纪念节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