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可以想象,假如有一天你骑着电动车出门,只要车能在路上开就可以自动发电,你再也不用担心电量不够的问题。嘉兴市家住穆湖花园的市民朱善重发明了一种带自供电充电装置的电动车就可以将这一想象变为现实。
朱善重今年已经73岁了,这位73岁的老人被大家称呼为“草根发明家”,他在66岁时拿到了首个国家专利证书。他拥有自己的“秘密发明基地”——位于嘉丝联鸳鸯楼的一间5平方米的小车库。为了在不打扰左邻右舍的前提下搞研究发明,朱善重老人每天都要往返于穆湖花园的家和自己的秘密发明基地。“别小看这5平方米的车库,这里就是我的专属‘秘密发明基地’”。朱善重对这个小车库的每一样东西都小心翼翼,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承载着老人的科学梦想。小小的车库里东西琳琅满目,堆放着各式工具、零部件以及设计半成品,剩下的地方估计只够容下老人一个人。
据了解,在退休以前,朱善重曾是一家塑料橡胶厂的工人。高中学历的他刚进厂时是一名塑料操作工,干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的体力活。可是,从小爱动脑筋的他自学了机械,很快就从操作车间调到了机修车间,成为了一名机修工。从此也与机器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发现,无论是在日常生活里还是在工作中,我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总是能为周围的亲人、同事带去便利,将许多问题化繁为简。从此,我对发明就愈发着迷了。”朱善重说。退休之后,他更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发明世界”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朱善重终于成功发明了“家用人力电源”。就是这个看上去和普通的健身自行车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电瓶和发电机的发明让当年66岁的朱善重第一次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发明的这款车,只要以骑健身车的形式踩上一阵,发出的电可以供12V的电器使用,不用的时候也可以用蓄电池蓄起来,只需骑半个小时就可以储满。
如今,为了继续完善和把这项发明的可利用范围继续扩大,朱善重依然没有停下自己发明创造的脚步。他觉得:“电瓶车虽然方便,但是跑的路程很短,人们骑电瓶车出行总是会遇到电量不够的问题,如果能用“家用人力电源”的操作原理,将电瓶车运行时产生的动能直接给电瓶车蓄电的话就好了。”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他常常连续16个小时待在车库里忙碌,饿了也舍不得放下手里的工具。经过上百次尝试和失败,时隔一年半后,一款能自供电的电瓶车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研制而成。“这个电瓶车不仅能自动将行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且我还给它装上了双电瓶,等于上了‘双层保险’,能够安全保障开车人全程有足够的电力支持。”拿着第二份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朱善重会心地笑着。
有意与朱善重合作的信件在此之后屡屡飞来,但老人都没有动心。他觉得北京太远了,就希望在嘉兴周围的企业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朱老说“我就是希望我这个发明能从一个专利变成应用,为社会带来一点点改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