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美食和外来客人打的第一个招呼,不是羊肉和美酒,而是一碗浓酽的奶茶,旁边还有“奶豆腐”、“奶皮子”、“黄油”和“奶渣子”等等。
草原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奶茶飘香。在内蒙的日子里,每顿饭,只要一落座,热腾腾的奶茶就端到了面前,取于自然又融入智慧的奶茶,别具荡气回肠的的塞外风情。旅途饥渴劳顿,高热量高营养的奶制品,就是最好的体能补充食品。
一方水土一方人。茫茫的大草原,天然的大牧场。蒙古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食畜肉、饮畜奶,是当之无愧的“牛奶专家”。
蒙古包,是内蒙的标志性建筑!在这只蒙古包里,吃到了牧民家里的“内蒙早茶”,更亲眼见识了“奶豆腐”的全部制作过程.
添柴烧火。新鲜牛奶在不断的加热下,分出层次,上层是黄色的油水,底下就是豆渣子一样的碎渣
这牛奶是刚刚从自家奶牛挤下来的,在煮的过程中,只有淡淡的牛奶味道,并未闻到扑鼻的牛奶香。
一边煮奶,一边把表面的浮起的黄油和渣子捞到旁边的坛子上,通过一个简单的滤网,把油脂漏下去。剩下的奶渣仍然倒回锅里继续翻炒。刚刚豆付渣一样的小碎块,经过不断的炒制,逐渐凝固成一团。现在用专门制作奶豆付的方形模子,把炒好的奶豆付盛进去,压实。
然后装好的奶豆付,用了大半桶的鲜奶做出来的,纯度非常之高。现在就已经可以吃了,不过最好还是再晾一晾,口感会更加好!奶豆付就是以前 牧人储存多余鲜奶的方法,不管是这种刚刚出锅的湿漉漉的奶豆付,还是晾的几乎没有水分像砖头一样硬的干奶豆付,营养都是非常高的!把牛奶里的精华一点都不 浪费的保存下来!
牧民的早餐很丰盛,一般都会有奶茶、奶豆腐、油炸的饼,还有一些羊肉。
牧民几乎每顿饭都少不了“奶”和“肉”。草原温差极大,即使中午穿单衣,早晚也要捂上厚外套,所以高热量的食物必不可少,而且草原上天天吃如此高热量的食物,也并没有见到特别多的胖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