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介绍
南昌话即南昌赣语,是赣语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广义的南昌话则被称为赣语昌都片,真正意义上的南昌话只局限在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而不包括南昌市管辖的其他县。
二.分布地域
南昌话是赣语昌都片的一种方言。由于赣语内部的复杂性,真正意义上的南昌话只局限在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而不包括南昌市管辖的其他县。而作为赣语的代表,赣语昌都片主要分布在江西赣江下游及鄱阳湖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安义、永修、修水、武宁、德安、星子、都昌、湖口、奉新、靖安以及湖南的平江,共14个县市。
三.语言特点
①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平仄多为送气(次)清音(应作送气弱浊音,即带清化色彩的送气浊声母);梗摄字一般有文白异读;保留了入声韵尾;连读变调现象不很突出。
②有不少词语与周边方言相似,同属赣语的昌靖片,一般的南昌话仅指南昌市区及南昌县一带的方言,习惯上把主城区的叫城里话,南昌县及市郊称为乡下话。老南昌话为七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新派南昌话(阳入有消失的迹象)共七个调,其中有两个入声调(包括阳入),19个声母,65个韵母。
③语法上人称代词复数一般在单数后加词缀,不少方言也逐渐通用“们”作复数标志;语助词“倒 ”的作用与普通话的“ 着 ”相仿��如“ 坐着吃 ”南昌话说成“坐倒吃”,南昌话的“到”还相当于普通话连动式“拿一本书给我”中的“给”,如“拿一本书到我”;有些方言词重叠后作状语时 ,词尾用“子”,相当于普通话的“地”,如南昌话:“慢慢子走”(慢慢地走)。
④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读音,其中多为唐宋音;保留大量早期白话文词语。
四.历史渊源
从南昌建城算起,南昌话应该有2000多年历史了;就算是从两宋时期赣语人文格局形成算起,南昌话也有近千年历史。自上古至有周一代,江西一直都是三苗的活动地带。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开始有古百越人聚居。这段时期赣地先后隶属吴、越、楚的统治,其居民自当是使用古越语和古楚语。秦汉以后,中原对江西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中原的汉语和本地的吴语、楚语互相接触、互相融合,赣语遂逐步形成。南昌建成于汉末,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史料表明当时豫章郡的人口规模位列全中国第四。古赣语在吸收中原汉语的过程中,本身的语言特点也就逐渐成型。
五.传承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街头巷尾说南昌话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些中小学校,孩子们的普通话说得十分标准,南昌话却几乎一句都不会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江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黎传绪认为,南昌人不会说或说不地道南昌话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方言的认识普遍不正确:“很多人认为南昌话土,说南昌话是没文化、没修养的表现。此外,普通话的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方言的生存空间。”
南昌市职工科技大学中文专业教授、南昌市社科联社会科学(语言组)专家组组长邵百鸣表示,影响方言意识强弱的原因很复杂,但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方言使用的社会环境,二是方言使用的个人习惯,而前者往往决定后者。社会环境包括了影响方言意识的所有社会因素,如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可以根据方言区使用人数的多少和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强弱,将方言分为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与部分其他方言相比,南昌话属于弱势方言,因此,在全国上下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青少年不太使用南昌话是必然现象。
2014年5月,江西首推会说南昌话的明信片,这套明信片是由南昌市邮政函件局推出,是省内第一款以方言漫画为主题,并结合二维码技术增加音频的明信片。“这套明信片不仅设计精美,内容生动活泼,还会‘说话’哟。本套明信片还邀请了能说最地道南昌话的主持人倾情加盟,为本套明信片配音!
六.赣语概况
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在语言学上是指分布于江西赣北、赣中、赣东、赣西以及湖南东部(包括洞口县以及绥宁和隆回的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具有较大相似性的一种语言,包括近一百个县市,使用人口约5500万,是汉语八大语系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